第175章(5 / 7)
虽然不是没有人说,牝鸡司晨不是好现象,但是年轻的皇帝坚信,自己的母亲并不是这样的人。就跟今天这样,皇帝带着奏章来请示母亲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大多数时候,贾琰并不过问,最多也只是叫皇帝把内容复述给她听,然后问问皇帝的想法,大多数时候,贾琰并不发表意见。
或者说,贾琰的意见比太上皇少得太多了。
皇帝道:“母后,正是因为此事跟母后手头的事情有关,儿臣才会带着这本奏章来见母后。无论如何,还请母后看一看。”
贾琰微微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才接过了那本奏章。
对于前面的把吕宋定为直隶州的内容,贾琰点了点头。大晋人能够想到这一点,她很满意。大晋东方的这片岛链必须掌握在大晋的手里。要不然,遗患无穷。枢密院和政事堂有人能够想到这么多,自然是好事。
而后面的火力发动机部分……
贾琰笑了笑,抬起头,对皇帝道:“灁儿,你可知道,我现在每年从自己的私库里面掏多少钱出来,用在这个火力发动机上吗?”
这个名字,本是贾琰亲自制定的。虽然大晋上上下下都觉得,这个名词又长又拗口,可因为是贾琰指定的,所以这个名字就这样确认了下来。
皇帝立刻肃容道:“回母后,儿臣知道,母后特别从私库拿出了五百万两白银。”
贾琰道:“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手里的私库,原本是你皇祖父的,有的是你父皇托我保管的。而这些产业,每年的收益,主要是用来支应玄衣龙禁尉和紫衣虎贲卫的开销的。换而言之,偶尔为之,从这里头调遣银两也就算了,但是,一旦成为惯例,这两支密卫就会出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两支密卫,如今正在海外执行秘密任务,没钱不行。这可都是关系到大晋海疆的安全的重要任务。
“儿臣知道了。”皇帝想了想,道:“那母后的意思是,以后,这笔钱走国库?”
“你以为,政事堂会同意吗?”
皇帝立刻摇了头。@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是皇帝说,国家每年岁入才四五千万两纹银,这还要军饷军备啥的,就要掏去一大半。而且文武百官的俸禄都是从这里支应的,大晋各地每年闹灾,赈济的钱粮也是从国库走的。还有各地的水利工程,都要从这里面挤银子。
↑返回顶部↑
或者说,贾琰的意见比太上皇少得太多了。
皇帝道:“母后,正是因为此事跟母后手头的事情有关,儿臣才会带着这本奏章来见母后。无论如何,还请母后看一看。”
贾琰微微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才接过了那本奏章。
对于前面的把吕宋定为直隶州的内容,贾琰点了点头。大晋人能够想到这一点,她很满意。大晋东方的这片岛链必须掌握在大晋的手里。要不然,遗患无穷。枢密院和政事堂有人能够想到这么多,自然是好事。
而后面的火力发动机部分……
贾琰笑了笑,抬起头,对皇帝道:“灁儿,你可知道,我现在每年从自己的私库里面掏多少钱出来,用在这个火力发动机上吗?”
这个名字,本是贾琰亲自制定的。虽然大晋上上下下都觉得,这个名词又长又拗口,可因为是贾琰指定的,所以这个名字就这样确认了下来。
皇帝立刻肃容道:“回母后,儿臣知道,母后特别从私库拿出了五百万两白银。”
贾琰道:“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手里的私库,原本是你皇祖父的,有的是你父皇托我保管的。而这些产业,每年的收益,主要是用来支应玄衣龙禁尉和紫衣虎贲卫的开销的。换而言之,偶尔为之,从这里头调遣银两也就算了,但是,一旦成为惯例,这两支密卫就会出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两支密卫,如今正在海外执行秘密任务,没钱不行。这可都是关系到大晋海疆的安全的重要任务。
“儿臣知道了。”皇帝想了想,道:“那母后的意思是,以后,这笔钱走国库?”
“你以为,政事堂会同意吗?”
皇帝立刻摇了头。@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是皇帝说,国家每年岁入才四五千万两纹银,这还要军饷军备啥的,就要掏去一大半。而且文武百官的俸禄都是从这里支应的,大晋各地每年闹灾,赈济的钱粮也是从国库走的。还有各地的水利工程,都要从这里面挤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