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到这里,太上皇后就忍不住想起贾琰的另一个妹妹。这姑娘的运气不大好,先因为父孝给耽搁了,然后守了望门寡,之后又因为亲哥哥的丧,婚事又耽误了下来。自己三嫂有个外孙,好像已经考中了举人,正在准备考进士。之前也定过一门亲,不过,好像那姑娘没等到未婚夫迎娶,就一病没了?

  太上皇后就想着,能不能把贾琰的这个妹妹聘给自己这个侄外孙呢?

  就是,这门庭差了一点。不过,这位贾四姑娘似乎年纪不小了,条件放宽一点,也可以接受?

  太上皇后决定,等回头让夏太监跟贾琰探探口风。

  第271章

  三年, 不, 应该说两年零九个月时间, 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别的不说, 就说贾家, 贾珍贾赦贾母, 接连三桩丧事,也许贾芸这种跟宗族嫡支比较远的不受妨碍,但是,贾琏贾蓉贾蔷三个都回家丁忧去了,而且他们都是三年, 至于贾菖贾菱这些人呢, 都还没有爬上来。@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如此一来,看起来贾家在官场上就没有人了。

  三年丁忧一满,就贾蓉一个,借了恪静郡主的光, 补了缺,可贾琏跟贾蔷两个, 还都在等缺呢。贾琏也许不够聪明,可皇帝都亲自把他叫到跟前跟他强调了他手里的东西的重要性,而邢夫人在服丧守孝期间也跟他说过几次贾赦的遗愿,加上他身上有爵位, 儿子们的前程不用愁,就是考不中进士, 考中了举人乃至是秀才都行,他也就老老实实地在家料理庶务了。

  而贾琮,出了孝,考中了举人,他也不往上考了,直接去了家学做了先生,教导家学里的蒙童。还有贾蔷,也在家学里面做了先生,除了教授算学之外,还会给那些好苗子讲些实务,总之,都是用得上的。

  从这方面来说,皇后贾琰这边的势力似乎是消减得非常厉害。可有心人却注意到,张家出山了。

  这张钊只是第一个,但是跟在他身后出山的是张焕之,他直接出任了明州知府,曾经被倭寇占领的海上明珠双屿港很快就被大晋收回,并且成为大晋、东瀛和琉球之间的中转站。

  这里张钊才在琼州做了一点成绩出来,太上皇和皇帝刚刚盘算着招安徐少钦,那边张焕之就把徐少钦给抓住送到京师来了。

  跟着这个徐少钦一起送到京师的,还有张焕之扫平徐少钦的老窝,抄来的大笔金银珠宝——大约是徐少钦老窝里的财产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一半分给了将士们,就是战死的士兵们也得到了大笔的抚恤金,一半则拥在了明州的建设,尤其是海港建设上。

  当时贾琰刚刚收到尤氏的信,请示惜春的婚事。当年贾敬没的时候,惜春守了三年父孝,结果未婚夫没得不是时候,又为未婚夫守了三年,然后哥哥没了。因为上面已经没了正经的长辈,尤氏不可能在自己身上有丧的时候给惜春操持这个,庆荣侯府里跟着没了国丈,这才使得惜春耽搁到了今天。

  今年惜春已经二十五岁了,她自己也说,她自己怕是没有嫁人的福分,因此早就穿上了百衲衣,收起了所有的锦衣华服、金玉首饰,明明正在女人颜色正好混杂了青涩和娇艳的年岁,却一如出家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