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果然,小胭笑着说,三哥好像发了一笔小财。

  “听说他写了个什么小说,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了,人家给他寄了三百多块钱稿费呢。”

  三百多块钱,额外收入啊,怪不得冯亮三哥这么给家里买东西。可别小看三百块钱,赶上冯亮一个穷教书匠几个月的工资了,当时两百多块就够在村里盖一间房子了呢。于是两个做妹子的就在一起嘻嘻哈哈地高兴。

  小胭:“姐,你说三哥既然会写小说能挣钱,要是一天写一个,他不就发了吗。”

  冯荞一听,对呀对呀,赶紧叫三哥使劲写!

  “你以为是你纳鞋底呢,就算纳鞋底,你一天也纳不出来一个吧。你三哥写了三万多字,还不知费了多少脑子呢,才赚了这三百块钱。”冯东坐在一旁对着小胭失笑摇头。小胭跟冯荞这姐俩一个样,都挺财迷的,大约是小时候穷怕了吧。

  两个财迷妹妹只知道钱,可杨边疆和冯东却是知道些深浅的,很替冯亮高兴。

  八十年代,算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最佳时期了,人们刚刚从那十年的文化饥渴之中走出,急需文化填充,对文学的渴求可说是空前绝后,当时但凡有点文化的小青年,相亲谈对象的时候都把“爱好文学”当作一项优势。

  可那时候文学杂志也少,全国公开发行的统共就那么几份,别说国家级,哪个文学青年要在省级报刊上发表一个豆腐块,就足够周围人戏称他一声“大作家”了。能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小说,还是三万多字的中篇小说,在这个小县城可以说绝对备受关注,冯亮三哥这是要火了啊。

  于是就决定抽个时间,三人弄点儿小酒,给冯亮庆祝庆祝。可眼看正赶上高考,冯亮又是教的高三,接着冯东忙麦收,杨边疆赶订单,这一等就一直等到了暑假,三人好不容易闲下来了。

  买两瓶好酒,炒几个小菜,三人拉上冯海,坐下来推杯换盏,说话聊天,首先当然不能忘了聚会的由头,祝贺冯亮的小说发表了。

  两杯酒下肚,冯亮说,他之前也在省报副刊上发表过文章,只不过是个“豆腐块”,千多字的散文,稿费才十几块钱,当时已经够露脸了,学校里老师学生都来祝贺他呢,这次算是正经发表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喝得高兴了,一个个就畅想未来,杨边疆的畅想是办好厂子发大财,冯东的畅想是种好他那些果树,脱贫致富,轮到冯海,冯海想了半天,居然说他的人生愿望,是把俩儿子好好培养,再给冯家养出两个大学生来,就是不知道家里那俩猴崽子是不是那块材料。

  冯亮给自己打算的人生道路,早在他大学毕业分配时就想过了,工作教书,闲暇爬格子写文章,在小县城教育这块混出自己一片天地。今年他工作表现很不错,放假前学校领导已经找他私下谈过了,暑假开学后大约要进教导处,要提干了。

  想象中冯亮的未来,做名师,当作家,这小子肚里有文墨,说不定还真能混成个有些名气的文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