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事实上薛庭儴确实在大动干戈,刚出京人马还没到通州,就命太仓准备一万石粮食。

  大昌朝全国各地八百多处粮仓,又分京仓、水次仓,以及地方常平仓等。而通州早在金代就是漕粮汇聚之地,大运河从南到北,通州便是终点。且从明代迁都北京后,为了存储的漕粮,京城和通州更是陆续建了很多粮仓,统称为京通二仓,又称太仓。

  若说全天下哪里没粮都可能,但唯独太仓不可能没粮。

  这也是为何外面粮价连连攀升,可京城受到的波及却不大的主要原因,因为有太仓撑着。

  太仓的粮官收到消息后,简直怀疑自己的眼睛。

  若要动太仓的粮,朝廷早就下命了。

  可文书上有赈灾钦差的大印,也容不得他不信,且随着文书而来的,还有锦衣卫的人。他只能一面命下面人去调粮,同时快马加鞭往京里送信。

  可惜赶得时间不凑巧,等到京城时,城门已经关了,只能在外苦守一夜。

  另一头粮官被压着连夜筹粮装车,等到次日清晨,薛庭儴一行人带着粮车离开,京城那边的命令还没到,粮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批粮食被押着离开。

  消息在早朝时被披露,满朝哗然。

  太仓之重,毋庸置疑。

  这京城几百万百姓,还有这么多官员、勋贵王公,每天消耗掉的粮食是个惊人的数目。

  湖广以及江南一带俱是欠收,自顾尚且不暇,怎可能有粮往京中运,还要管着附近几地赈灾一事。没有这两处供给,京城坐吃山空,要不了多少日子就没粮了。

  薛庭儴好大的胆子,竟敢擅自动了太仓之粮。

  一时间,弹劾他的官员如过江之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