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2 / 7)
再有,本章中对于汉元帝与汉武帝的观点具有片面性。这是为了剧情需要。对两位皇帝的功过是非,后人已有很多评说,在此不赘述,也不作为本文的讨论点。
我只是想说一下,本文后期如果还存在一些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观点,都是片面性,或者主观性的。不要较真。
第65章 又被坑了一把
宣政殿。
司徒坤正在练字,笔走游龙,苍劲有力,写的正是司徒岭说的那一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二十二个字,司徒坤只觉得笔尖沉甸甸的。在有些人看来,这或许不过是一句话,但在他看来,这句话里头藏着铮铮傲骨,藏着天降大任。不是谁都能说得出,也不是谁都能做得到。
最后一笔落下,司徒坤笔尖抖了抖,才最终将狼毫放回笔架,看着这副字怔怔出神。
老大主战愿战请战,不惧生死,让他欣慰;老五针砭时弊,考虑周全让他惊喜;但老三的大义凛然,却是让他震撼!
再观这些年来这三个儿子的行事。老大唯有在作战上还算能为,其他不说也罢。至于老五,这段时间老五的改变和长进确实让他刮目相看,可甄家之事上凉薄的手段未免太过心狠了些。
倘或这只是对外也便罢了。作为帝王,宁可狠一些,也不能太过懦弱。只是……
司徒坤一时有些踌躇,不免又想到老三。恍然发现,这两三年来,好似但凡自己给他的差事,他没有办不成的。桩桩件件,竟从未让他失望过。
便是户部欠银,老臣装病相逼,他心中不舒坦,拿老三出气,老三也只是受着,没为自己辩驳一句。
司徒坤眼底神色渐渐回暖,思绪收回。有小黄门端了乌木托盘上来,托盘上放着瓷盅。
“陛下,贵妃娘娘在外求见。因陛下早有吩咐,奴才言说陛下在处理国事,不见任何人。贵妃娘娘便走了,却是留了这汤下来,命奴才送进来,陛下日理万机,也该注重身子。”
司徒坤眸中却未见喜色,看着那汤不做声。戴权忙接了过来,遣了小黄门出去。
↑返回顶部↑
我只是想说一下,本文后期如果还存在一些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观点,都是片面性,或者主观性的。不要较真。
第65章 又被坑了一把
宣政殿。
司徒坤正在练字,笔走游龙,苍劲有力,写的正是司徒岭说的那一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二十二个字,司徒坤只觉得笔尖沉甸甸的。在有些人看来,这或许不过是一句话,但在他看来,这句话里头藏着铮铮傲骨,藏着天降大任。不是谁都能说得出,也不是谁都能做得到。
最后一笔落下,司徒坤笔尖抖了抖,才最终将狼毫放回笔架,看着这副字怔怔出神。
老大主战愿战请战,不惧生死,让他欣慰;老五针砭时弊,考虑周全让他惊喜;但老三的大义凛然,却是让他震撼!
再观这些年来这三个儿子的行事。老大唯有在作战上还算能为,其他不说也罢。至于老五,这段时间老五的改变和长进确实让他刮目相看,可甄家之事上凉薄的手段未免太过心狠了些。
倘或这只是对外也便罢了。作为帝王,宁可狠一些,也不能太过懦弱。只是……
司徒坤一时有些踌躇,不免又想到老三。恍然发现,这两三年来,好似但凡自己给他的差事,他没有办不成的。桩桩件件,竟从未让他失望过。
便是户部欠银,老臣装病相逼,他心中不舒坦,拿老三出气,老三也只是受着,没为自己辩驳一句。
司徒坤眼底神色渐渐回暖,思绪收回。有小黄门端了乌木托盘上来,托盘上放着瓷盅。
“陛下,贵妃娘娘在外求见。因陛下早有吩咐,奴才言说陛下在处理国事,不见任何人。贵妃娘娘便走了,却是留了这汤下来,命奴才送进来,陛下日理万机,也该注重身子。”
司徒坤眸中却未见喜色,看着那汤不做声。戴权忙接了过来,遣了小黄门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