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块破门板拼凑在一块,四脚各垫一块石头,蛇皮口袋装干稻草做成的草垫铺在门板上,连条床单也没有,更别提被罩,他现在盖的不过是条黑秃秃的棉花芯。

  以姚祺年的标准来看,这个姚家实在太穷了!

  十几天前,姚祺年还是个无忧无虑的混账富二代,因为会投胎,他刚出生那会儿,他老爹已经资产破亿,等他大学毕业,他老爹就以三千多亿的身价,在一帮豪兄豪弟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天.朝首富。

  姚祺年的日子过得不可谓逍遥自在。

  谁知不过是临睡前给他老娘写的小说留几个评,睡一觉再真开眼,就成了这副穷酸鬼样子。

  姚祺年跳脱归跳脱了点儿,但智商还算在线,在经历短暂的迷茫和摸索之后,姚祺年基本上能确定,他成了他老娘笔下的男主角。

  一个可以穷到吃土坷垃的农家少年。

  约莫是富贵限制了想象力,在此之前,姚祺年从不知道干稻草装成的草垫可以当做“席梦思”,麦苗能长半人高,而它的兄弟韭菜苗只能长到小腿肚,每天早晚吃的咸菜叫雪里蕻,大米饭还能掺红薯一块蒸...

  好在不是只他一个穷到吃土坷垃,他的门旁邻居都是这样,家家户户叮当响,烧顿饭都要东家串西家借洋火。

  经过多天的摸索,姚祺年从旁人口中得知,这里是泾河县下的一个小乡村,叫大圩村,只是大家伙习惯说大圩生产队。

  至于泾河县,姚祺年以前从没听说过,本来姚祺年以为是他自己孤陋寡闻,直到他在糊窗户的旧报纸上看到“临江省泾河县”,才恍然大悟,这里是他老娘杜撰出来的地方。

  姚祺年担心别的地方也是他老娘杜撰出来的,直到辗转打听到临江省周围还有河北、上海、安徽等省、直辖市,才稍放心了些。

  别的农村经济条件怎么样,姚祺年不大清楚,也没机会出远门查看,只知道大圩生产队穷的可以,十里八乡连个平房都没有,更别说楼房。

  条件稍好点的,住的是红砖瓦房,差点的,住的是泥巴拌草糊成的土坯房。

  像他家,条件应该不好不坏,一排四间瓦房坐北朝南,大石块打地基,约莫半人高处衔接红砖,房顶用的是扎成捆的芦苇杆,估计是手头不宽裕,没像对门邻居家那样,在房顶铺瓦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