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2 / 7)
“朕去后,朝政托付与内阁,等到你亲政再拿回来,这也是应有之义。朕没给你定下婚事,是把这权利交给你自己,看到时候的形势择立皇后。内阁必有一番斗争,到时候谁赢了,就娶谁家女儿,必要时拉夏家入伙,夏家后继无人,可有太后的招牌!内阁中韩文油滑,是个和稀泥的,可能力资历不缺,用好了就是定海神针。严立德更是厉害,可他那人儿女情长,握住他的后人,就握住了他的软肋。这二人是师徒,虽有才干,可也要防着他们把持内阁,所以刘宇必不可少。刘宇为人刚正不阿,又与这两人有仇,正好辖制他们。还有京城兵力,断不可再交严立德手中,可掉边关大将入京,朕拿他这把刀把五军都督府的权利从兵部抢了回来,你日后也要防着内阁六部再要回去。朕去后,边境大将和京城五军都督府将军轮换,打乱严立德在五军都督府五年经营的人脉。锦衣卫依旧由牟斌执掌,地方官不必动。如此,朝政可安。”
“其次,是后宫。夏家首当其冲,朕在位时,已经封了夏儒做庆阳伯,历代大明后族荣养,不要被你母后左右。朕让五军都督府有实权之后,就把夏儒调离了中军,你要学着这一点。更重要的是,不要娶夏家的女儿,你不需要无用的婚事。太后娘家张家,这些年早已没落,不必再管,照例办即可。”
“还有内臣。你身边的太监也是从小陪你长大,你一登基,他们边水涨船高,势必有小人庸才混杂其间,更不要被太监影响。多读一读唐史,看看皇帝是怎么御下的,不要让太监干政太过。秉笔太监是皇帝和内阁扳手腕的刀子,别让刀子摸透持刀人的想法。朕身边刘瑾忠心耿耿,朕去后就让他去守陵吧,也给他一条活路。”
……
皇帝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看着还不到自己腰高的太子,轻笑一声,道:“朕说这么多,你记住了吗?”
“父皇,儿臣记住了。”
“那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皇帝再问,看着太子懵圈的眼睛,自然知道太子不理解,与养大他的皇后、帮助他的朝臣相比,自己这个父皇更像是摆设。“听不懂也不要紧,记住就行,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是。”太子干脆应下。
皇帝看着太子幼稚懵懂的脸庞,不知他是否能顺利长成一代明君,嗨,明君不明君的难道他在乎吗?自己临死前总会为他铺好路就是,当年英宗不也是幼年继位,历经坎坷,终究也是一代皇帝。可惜夏皇后太蠢,没有孝诚皇后的果决、魄力,不然由她垂帘听政更妥当。太后、内臣、外官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可惜太后太蠢,最好的局面无法实现了。不过皇帝并不担心,文臣的心思他太了解了,人人都想做王莽,可个个都标榜自己是周公,只要帝王手段纯熟,不怕的。
“你知道当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吗?”皇帝轻声问道。
“贤明……聪慧……济世安民”太子答了几个词看皇帝的脸色好像不对,又苦思冥想自己学过的东西,道:“亲贤臣,远小人……”
“不,最重要的是活着!”皇帝刚刚才说了不要轻信那些文人的文过饰非,太子却记不住,依旧在绞尽脑汁想那些学过的“圣人经典”。皇帝怒拍软榻扶手,砰得一声,惊呆了太子。“活着!只要你活着,你就是皇帝,历代君王难道都是明君圣主吗?做皇帝,要的是快活!快活的前提是你活着!所以你要掌控你的臣子,再让臣子掌控百姓,要就济世安民的诚心,更要有掌控人心的手段!”
“父皇息怒,父皇息怒,都是儿臣愚钝,儿臣记着父皇的话,好好记着!”太子吓一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头不止。
皇帝拉起太子一看,额头都磕红了,心中久未动容的慈父之心突然苏醒,叹息道:“罢了,朕慢慢教你,若是学不会就当这些话全没听过,老实做大臣想要的皇帝,总能保住性命。”
太子惴惴不安的看着皇帝,皇帝摆手,示意他退下,自己的儿子不像自己一样聪慧,闻一知十,对父亲,尤其是皇帝来说是何其可悲。皇帝自己虽是独子,可对历朝斗争深有体会,他当初再顽皮,朝臣也不能否认“太子聪慧”。
↑返回顶部↑
“其次,是后宫。夏家首当其冲,朕在位时,已经封了夏儒做庆阳伯,历代大明后族荣养,不要被你母后左右。朕让五军都督府有实权之后,就把夏儒调离了中军,你要学着这一点。更重要的是,不要娶夏家的女儿,你不需要无用的婚事。太后娘家张家,这些年早已没落,不必再管,照例办即可。”
“还有内臣。你身边的太监也是从小陪你长大,你一登基,他们边水涨船高,势必有小人庸才混杂其间,更不要被太监影响。多读一读唐史,看看皇帝是怎么御下的,不要让太监干政太过。秉笔太监是皇帝和内阁扳手腕的刀子,别让刀子摸透持刀人的想法。朕身边刘瑾忠心耿耿,朕去后就让他去守陵吧,也给他一条活路。”
……
皇帝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看着还不到自己腰高的太子,轻笑一声,道:“朕说这么多,你记住了吗?”
“父皇,儿臣记住了。”
“那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皇帝再问,看着太子懵圈的眼睛,自然知道太子不理解,与养大他的皇后、帮助他的朝臣相比,自己这个父皇更像是摆设。“听不懂也不要紧,记住就行,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是。”太子干脆应下。
皇帝看着太子幼稚懵懂的脸庞,不知他是否能顺利长成一代明君,嗨,明君不明君的难道他在乎吗?自己临死前总会为他铺好路就是,当年英宗不也是幼年继位,历经坎坷,终究也是一代皇帝。可惜夏皇后太蠢,没有孝诚皇后的果决、魄力,不然由她垂帘听政更妥当。太后、内臣、外官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可惜太后太蠢,最好的局面无法实现了。不过皇帝并不担心,文臣的心思他太了解了,人人都想做王莽,可个个都标榜自己是周公,只要帝王手段纯熟,不怕的。
“你知道当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吗?”皇帝轻声问道。
“贤明……聪慧……济世安民”太子答了几个词看皇帝的脸色好像不对,又苦思冥想自己学过的东西,道:“亲贤臣,远小人……”
“不,最重要的是活着!”皇帝刚刚才说了不要轻信那些文人的文过饰非,太子却记不住,依旧在绞尽脑汁想那些学过的“圣人经典”。皇帝怒拍软榻扶手,砰得一声,惊呆了太子。“活着!只要你活着,你就是皇帝,历代君王难道都是明君圣主吗?做皇帝,要的是快活!快活的前提是你活着!所以你要掌控你的臣子,再让臣子掌控百姓,要就济世安民的诚心,更要有掌控人心的手段!”
“父皇息怒,父皇息怒,都是儿臣愚钝,儿臣记着父皇的话,好好记着!”太子吓一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叩头不止。
皇帝拉起太子一看,额头都磕红了,心中久未动容的慈父之心突然苏醒,叹息道:“罢了,朕慢慢教你,若是学不会就当这些话全没听过,老实做大臣想要的皇帝,总能保住性命。”
太子惴惴不安的看着皇帝,皇帝摆手,示意他退下,自己的儿子不像自己一样聪慧,闻一知十,对父亲,尤其是皇帝来说是何其可悲。皇帝自己虽是独子,可对历朝斗争深有体会,他当初再顽皮,朝臣也不能否认“太子聪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