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2 / 3)
话到了慧嫔嘴里自然没什么好的, 且还要再夸张上几分,于是便成了:“ 皇后娘娘总是紧着自己母家的人的,依端嫔这么勤快,怕是玉堂宫也快有喜信了。”
在姜瑶月有意无意的放纵之下,这些话便渐渐传了开去。宫里倒有知道实情的, 实则虞容璧每次看见姜锦月便扭头就走,玉堂宫哪有什么喜信可传。
可宫外的都不甚清楚,既有这样的话在传,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便是姜锦月已然承了宠了。
安国公府很是高兴了一阵子,姜老夫人也就罢了,汤氏开心得不知怎样才好,想着她自己进了宫里一趟女儿总算是熬出头了,那东西果然是有些用的。
汤氏又急急地寄了家书去玉堂宫,姜锦月又对那些事情难以启齿,于是便只能在回寄过去的信中模模糊糊敷衍几句,看在汤氏眼中就成了事情真成了。
就这样又过了估摸着一个多月,姜瑶月又将申太医传到了跟前。
因着先前的事,姜瑶月早已对申太医戒心深重,虽仍像从前一样让他诊脉,不让他觉出异样,可私下却有其他可以信任的太医。
申太医照常替姜瑶月把了脉,姜瑶月便道:“今日晚了,明日你去玉堂宫一趟,替端嫔好好看看,本宫要见长公主,便不一同去了。端嫔年纪轻,有些事情不一定懂,往后她便也由你去照看吧。”
申太医心下立刻一动,等出宫之后,便马上将此事报给了安国公府知道。
安国公府大喜。
**
到了第二日,姜瑶月一边让人盯着玉堂宫的动静,一边等着虞令琼的到来。
虞令琼这日要进宫来见姜瑶月,是早就通传过的。她刚从行宫看望了太后回来,多少总是有些话要说,这倒不奇怪。
虞令琼的气色如今倒是比那时好了不知道多少,唇红齿白,眼角眉梢也不再恹恹不快,与虞容璧有些相似的一双凤眼顾盼神飞,一派雍容之象。
只是神情竟也柔和多了。
↑返回顶部↑
在姜瑶月有意无意的放纵之下,这些话便渐渐传了开去。宫里倒有知道实情的, 实则虞容璧每次看见姜锦月便扭头就走,玉堂宫哪有什么喜信可传。
可宫外的都不甚清楚,既有这样的话在传,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便是姜锦月已然承了宠了。
安国公府很是高兴了一阵子,姜老夫人也就罢了,汤氏开心得不知怎样才好,想着她自己进了宫里一趟女儿总算是熬出头了,那东西果然是有些用的。
汤氏又急急地寄了家书去玉堂宫,姜锦月又对那些事情难以启齿,于是便只能在回寄过去的信中模模糊糊敷衍几句,看在汤氏眼中就成了事情真成了。
就这样又过了估摸着一个多月,姜瑶月又将申太医传到了跟前。
因着先前的事,姜瑶月早已对申太医戒心深重,虽仍像从前一样让他诊脉,不让他觉出异样,可私下却有其他可以信任的太医。
申太医照常替姜瑶月把了脉,姜瑶月便道:“今日晚了,明日你去玉堂宫一趟,替端嫔好好看看,本宫要见长公主,便不一同去了。端嫔年纪轻,有些事情不一定懂,往后她便也由你去照看吧。”
申太医心下立刻一动,等出宫之后,便马上将此事报给了安国公府知道。
安国公府大喜。
**
到了第二日,姜瑶月一边让人盯着玉堂宫的动静,一边等着虞令琼的到来。
虞令琼这日要进宫来见姜瑶月,是早就通传过的。她刚从行宫看望了太后回来,多少总是有些话要说,这倒不奇怪。
虞令琼的气色如今倒是比那时好了不知道多少,唇红齿白,眼角眉梢也不再恹恹不快,与虞容璧有些相似的一双凤眼顾盼神飞,一派雍容之象。
只是神情竟也柔和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