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清充耳不闻,小心翼翼地拆着信封,胶水黏得紧,他撕裂了一个小口子都觉得心疼。

  信纸很硬,折成了三叠,打开的时候有摩擦的声音,这是林维桢在街边小店买的,印着中世纪风格的字母花纹,信上流淌的却是含蓄而深情的方块字。

  映入眼帘的是第一行:“何清,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

  何清一下子就想起来了林维桢的酒窝,他笑的时候满世界的雪都会消融,融在提前到来的春天里。

  林维桢在信里什么都写,想到哪儿写哪儿,一会儿说在柏林墙看到了教科书上的画,一会儿说在柏林大教堂登顶能看到气质不一样的城市。工业化残留的气息和现代的艺术感混杂在一起,从历史的浓雾中走来,无比迷人。

  “犹太人纪念馆在地下,”林维桢写道,“地面广场上有很多石碑,像无字墓碑一样。从纪念馆走出来,再见到太阳,有种重生的感觉。”

  “柏林的红绿灯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设计很独特,还有纪念品店卖红绿灯的周边。”

  “排队去吃了网红香肠,其实也没怎么好吃,但如果有机会,想跟你一起吃。”

  何清忍不住靠在墙上笑。

  他顺着一行行字看下去,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有对物怀人的林维桢,把番茄酱都吃到嘴角没来得及擦的林维桢,挑纪念品的林维桢,回到住处,在灯光下给他写信的林维桢。

  信好像是上个世纪的旧物了。车马邮件都慢,慢到纸质的东西已经快要被快节奏的世界淘汰。这些话明明可以发微信说,甚至拍些照片,比文字描述简单方便多了。

  但林维桢没有,他怀着近乎执拗的浪漫感,让思念远渡重洋,和自己一样走过了千山万水才来到何清手里,变得沉甸甸的。

  何清很快收到了第二封,604几个人都不在宿舍,他不用去上铺躲几个嘻嘻哈哈的哥们儿了,自己坐在桌子前,拿着美工刀一点点沿线拆开信封。

  “何清,见字如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