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回家后好好孝顺你义父,既然准备举进士科,学业就不要放松了。”柴宗训在崔瑛来告辞的时候简单说了两句,“本宫等你进士及第,将你的所思所想造福苍生。”

  “是,瑛谨遵太子教令。”崔瑛应声道。

  “阿瑛你出了宫,有什么不方便的一定要和我说。”柴永岱依依不舍道。

  “殿下,臣每日还要来东宫侍读的。”崔瑛笑着说。

  “也是。”柴永岱强笑道,毕竟一个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一块儿的小伙伴变成了每天只在白天见面的同学,对他来说差别还是挺大的。

  在崔瑛在东宫话别的时候,吕蒙正迅速得到了皇帝柴荣的接见,根本不像其他参加大阅的官员一样需要排好几天的队。

  “吕卿,如今的六安如何了?”刚刚五十出头的柴荣精神还很不错,但确实已经老态毕露了,早年的征战生涯还是让他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回陛下,如今六安可以称得上政通人和,民富而好学。”吕蒙正自豪地回答道:“今年六安风调雨顺,运用坑肥的田地大多增产五成以上,崔瑛有个叫王虎的弟子还试出了烧粪肥,比坑肥效果还要好些。如今他又开始寻找能防治稻瘟的方法了,据说已经有些成果,明年再试种一次就能基本确定了,这样算下来,稻麦还能再增产三成。”

  “方法记下来了么?”柴荣身子微微前倾,急切地问道。

  “记下了,由王虎他们几个孩子自己记的。”吕蒙正从袖子里掏出一本竹纸册子,“如今这个册子在六安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本,所以六安今年税粮比往年增加了一成。”

  柴荣接过内侍传过来的册子,还是那种一尺长半尺宽的纸幅,薄薄的只有十多页的样子。翻开一看,里面有线条构成的界画,也有极细的笔写下的文字。

  “不错,非常详尽,这是几个蒙童写出来的?村村都有,都能看懂么?”柴荣感兴趣地问。

  “能的,如今六安十岁男童能读告示、写清状纸的差不多得有一半,另一半如今也在认真学习,下一任县令只要稍加扶持,六安百姓应该能有五成可以识字。”吕蒙正介绍道:“崔瑛之前有一个小弟子叫张雷的,如今就住在崔瑛的宅子里,平时除了帮忙刻蜡纸之外,也负责教想认字的人认字。”

  “崔瑛那小家伙在六安倒做了不少事。”柴荣有些意味不明地说。

  吕蒙正一个激灵,刚想为崔瑛辩解些什么,柴荣摆摆手道:“我相信他的忠心,只是这小子就是属乌龟的,搞过一回调查,真挺有用的,结果听到几句风言风语就缩回去考进士了,连后续带下病产生的原因都不研究了。秋收的时候出了一回风头,搞出来脱粒机,很有用,做完了又缩回去了,这一个多月尽读书了。朕与太子都还没说什么呢,他缩得到快。”柴荣说话时还带着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