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崔瑛:原身的锅,我什么都唔知吖。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陈彭年:阿瑛,你的名字里虽然有音,但按你的注音来的话,大家真的听不懂唉。

  崔瑛:原身的锅,我什么都母(不)鸡(知)唉(道)。

  关于语音演变推荐看b站的一个叫“中国历代古人是如何吟爱国诗的”

  古今语音的差距真的就是“指”和“趾”的差距,各种意义上的。

  第5章 假鱼翅

  崔瑛被陈彭年对读音问题的建议怼得哑口无言,毕竟他在家从小就习惯了说普通话,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也都是说普通话的,大学时普通话等级也是一甲,所以他从来没考虑过自己的语音是不是标准这个问题,直接就按原身记忆里的注音标了。

  然而原身仅仅是一个南方山区偏远小村的孩子,他的语言天然不可能和大周官话一致。这个时代没有广播、没有磁带,他也没有舌位图什么的可供参考。不过既然陈彭年提出来了,那就交给他去完善好了,反正陈彭年师从大儒,本身也会成长成一个优秀的音韵学家。

  “如此,彭年谢过崔小友,待我具折上奏,为你再请一功。”陈彭年欣喜地拱手致意道。他已经听到消息,官家打算让太子牵头编纂一本韵书了,他能将“拼音”一法带回京城,肯定会被选为编纂官,不光有功劳还能近距离接触到太子,这实在是个好消息。

  崔瑛婉拒了陈彭年奏请当今让他入职的好意,不考虑原身此时孝期还没结束不合适出仕这个最强大的理由,单就他这年纪肯定是不能当实职官的,就是加入编纂组他也干不过那帮子诗书传家了好几代的学阀,去了京城他就是一个吉祥物,根本得不到真正的认可,反而可能会蹉跎上好些年。不过古代编个书,没个一二十年也拿不下来,到他能被当成成人甚至名士看待的时候,再拿出甲骨文或者明清训诂学的那套东西,同样也能参与到里面去,名声还要更好听。

  拼音这一大杀器拿出来,以黑油大门充当黑板,用白垩充当粉笔的这些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习成本的东西虽然也得了称赞,却也有点蟹过无滋味的意思了。

  天色渐晚,陈彭年却和崔瑛就文字和语音方面聊得非常尽兴,关于上古音的拟构问题,崔瑛提了点现代旁听的皮毛,陈彭年便能闻一知十,而同样是进士出身的吕蒙正却不停地打量屋外忙碌而精神抖擞地孩子们。

  “阿瑛,婆婆杀了一只鸡,请大令和上官请假鱼翅吧。”门外,吕蒙正见过一次的陈柱子端了一只大陶碗喊道。

  “今天大令与永年兄有口福了,”崔瑛笑道:“余婆婆做假鱼翅的手艺可是极好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