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初若非大人收紧财政,国库不会如此充盈。无人比大人更清楚朝廷、地方发展都需要钱银,大人居安思危,对圣上之谏言一片衷心。大人想革新,然大人可曾想过,先人多有革新可为何无法延续……”

  宋奇的目光经历了几个变换,从警惕到揣测到沉思。

  沈陵赤忱道:“下海通商便是开辟新路,外邦对我朝丝绸茶叶等甚是喜爱,虽外邦未有我朝繁盛,可总不会少富贵人家。商人得到好处,朝廷亦能增关税,丰盈国库,我朝得外邦银两,彰显我朝国威,大人,也许我们是在开创一段前所未有的历史!”

  第139章

  宋奇几乎一夜未睡,开创历史,这四个字的吸引力真是太大了,就像是名垂千古。宋奇坐到这个位置,他相信史书上一定会有属于他的一笔,可这一笔究竟有多少,谁都不好说。有多少手握大权的,在史书上却只有寥寥几笔便概括了生平。

  宋奇知道自己已经意动了,对比利弊,目前来说利大于弊,先前他同圣上因国库一事关系有些裂痕,此时便是最好的修复时机。

  正如老友所说,他该蛰伏蛰伏了,圣上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太子了,狡兔死走狗烹,他在这个位置上这么多年,也该给自己想想退路了……

  宋奇以前从不觉得自己老了,他于养生有许些心得,可昨日面对沈陵,宋奇真的意识到自己老了,心老了护养再好也没用。

  不过,宋奇在那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一些奇特的特质,你也许会同他立场不合,但你仍然会欣赏他,他不靠钻营,不谋权势,若说是刚正不阿也不全是,更谈不上圆滑,他有一种介于中间却奇妙融合的特性,你看得透他,可他任由你看透。

  这种人便是年少时不显,却能够厚积薄发。

  沈陵觉得“拉票”也拉得差不多了,他觉得可以通商加入各地的东西多一点,这样能牵扯到更多人的利益。这就是后期该讨论的,如今还是先通过这个提案再说。

  沈陵便上疏提议圣上派遣使者出使各国宣扬国威,理由也是充分的很,礼尚往来,对圣上的功绩狂吹一波彩虹屁。

  果不其然,在最近的一次早朝,圣上兴致盎然地拎出了这份奏疏,作为上疏者,沈陵出列陈述:“臣以为,外邦仰慕圣上之明德、我朝之昌盛,我朝泱泱大国,自古乃礼仪之邦,来而不往非礼也,东瀛等国历经艰险诚心前来,对我朝之繁盛甚慕之,作为邻邦,自是应友好互助……”

  “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虽未敢直视圣容,但圣上的语气一派亲和,甚至透着一些愉悦,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朕喜欢这份奏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