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怜的袁大人还在畅想着自己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吃肉的幸福,全然不知,自己的小徒弟,早就已经把自己卖个底掉,别说每时每刻吃肉,就连第四顿,都是不可能的!

  索性袁大人此时还不知道,就让他在幸福一小会儿吧,哈哈o(*≧▽≦)ツ

  第114章

  而村民们给袁大人的准备当然不只有一些吃的喝的, 还有玩的呀!

  只是因为袁大人年纪大了,一些娱乐项目已经不再适合,所以村民们商量了下, 最终决定了两个项目, 一个是傩面,另一个, 就是袁剧了。

  傩面很好说,是一种带着面具举行的仪式, 有祭祀神灵、祖先乃至祷祝庆祝的方式, 而袁剧, 却是近些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戏剧方式,也是江南独有的戏剧。

  和传统的京剧、越剧都不相同, 无论是京剧还是越剧,在戏剧的表现方式上都是偏文学和艺术的,更青睐于一些有文学水平的人听,但是袁剧, 却源于底层,准确的说,是源自于迎柳村。

  村民们的感激很淳朴, 在第一代村民逝去之前,怕之后的子孙后代忘记袁大人,于是就将一些道听途说的有关于袁大人的事迹以戏剧的方式流传下来,这也是最早期的袁剧。

  早期的袁剧村民们都不懂得乐曲乃至文学, 都是依靠口口相传,编演的台词进行互相解说,以至于早期的袁剧很是尴尬无聊,也只有在无趣的乡间才能够流传开来。

  后来的时候,感觉光有对白没有背景的袁剧太过无趣,于是一个曾经学过一点点曲谱的青年,开始给这个戏剧编谱。

  编谱并不是轻易的事情,只有千锤百炼,才能得到成熟的曲谱,这个青年编了许久也没编成功,忽有一日,看到村中说唱袁剧的村人正摇头晃脑的敲着石头说,给了谱曲青年以极大的启迪。

  于是不擅长谱曲的青年就这样放弃了谱曲,反而开始给袁剧配上节奏。

  是的,就是节奏!

  采用简单的鼓和番邦传来的三角铁乐器,迎柳村的人开始了第二次关于袁剧的磨合。

  而这一次,袁剧就显得有模有样多了,加了节奏的对白也显得轻松有趣,诙谐无比,再加上乐器还能模仿一些情绪的变化,比如某段伤感时,就只用三角铁敲击,便显得空灵,渲染出悲伤的气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