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4 / 7)
巴掌大的檀木盒子里是一盒子拇指大,个顶个浑圆,大小一致的珍珠。
三四个月前,她的兄弟袁永福来瞧她这个阿姐,她对兄弟提起,她今年想要一盒子上好的珍珠来做珠链珠钗,可惜去金陵城里有名的银楼和首饰作坊看了,没看见好的。
袁永福听了便说,他最近要去一趟泉州,那边有很多南洋商人,他可以替她找一找好珍珠。
几个月之后,他兄弟就派人送来了这么一盒子好珍珠,少说也值上千两银子。一出手就是价值千两以上的东西,对普通人来说也算是大手笔了。
袁家并非什么豪富之家,袁氏能够嫁进陆家,还是当年她祖父是个举人,跟陆家老太爷有交情,才定下了一门娃娃亲。
等到她及笄之后,嫁进陆家才两年不到,她祖父就亡故了。
袁氏的祖父一死,袁家一蹶不振,坐吃山空,很快日子就过得窘迫起来。这时候多亏了袁氏拿着自己的私房钱贴补家里,袁家才能继续维持诗礼之家的体面过下去。
袁家真正变得有钱起来,还是在谭氏死了之后。
谭氏死后,因为她所生的孩子,一个女儿被送出了陆家,剩下一个儿子还在襁褓之中,她带来的大笔的陪嫁当然是由她跟她儿子接管。
袁氏管了两家丝厂,五间绸缎铺子,她儿子陆学善管了那个占地三百多亩的田庄,十一处宅子。
她一个从来没做过买卖的妇道人家,才接管了已经病亡的儿媳妇谭氏的陪嫁之后,一开始还是用的谭氏的人。后来嘛,她的叔伯兄弟轮番上门来说,这些买卖应该由袁家人来帮她做,交给外人实在是不放心。
袁氏听进去了他们的话,逐渐的把以前谭氏的人都给换了,安插进去了她的亲族。之后不过两三年,袁家人就取代了谭氏生前任命的那些掌柜和管事们,五间绸缎铺子,两家丝厂全部是袁家人在管了。
自从袁家人接管了唐氏陪嫁里的这五间绸缎铺子,两家丝厂,到年跟前算账的时候,赚的钱就一年比一年少,后来甚至需要将铺子典当出去维持买卖。
袁氏也不懂买卖,她的叔伯兄弟给她拿来账本告诉她,哪里亏了钱,哪里折了本,她也是看天书。
反正袁家人一年比一年的有钱,她的叔伯兄弟们买宅子纳小妾,呼奴使婢,穿金戴银,还给她不时送上稀罕值钱的礼物,围着她大拍马屁。
↑返回顶部↑
三四个月前,她的兄弟袁永福来瞧她这个阿姐,她对兄弟提起,她今年想要一盒子上好的珍珠来做珠链珠钗,可惜去金陵城里有名的银楼和首饰作坊看了,没看见好的。
袁永福听了便说,他最近要去一趟泉州,那边有很多南洋商人,他可以替她找一找好珍珠。
几个月之后,他兄弟就派人送来了这么一盒子好珍珠,少说也值上千两银子。一出手就是价值千两以上的东西,对普通人来说也算是大手笔了。
袁家并非什么豪富之家,袁氏能够嫁进陆家,还是当年她祖父是个举人,跟陆家老太爷有交情,才定下了一门娃娃亲。
等到她及笄之后,嫁进陆家才两年不到,她祖父就亡故了。
袁氏的祖父一死,袁家一蹶不振,坐吃山空,很快日子就过得窘迫起来。这时候多亏了袁氏拿着自己的私房钱贴补家里,袁家才能继续维持诗礼之家的体面过下去。
袁家真正变得有钱起来,还是在谭氏死了之后。
谭氏死后,因为她所生的孩子,一个女儿被送出了陆家,剩下一个儿子还在襁褓之中,她带来的大笔的陪嫁当然是由她跟她儿子接管。
袁氏管了两家丝厂,五间绸缎铺子,她儿子陆学善管了那个占地三百多亩的田庄,十一处宅子。
她一个从来没做过买卖的妇道人家,才接管了已经病亡的儿媳妇谭氏的陪嫁之后,一开始还是用的谭氏的人。后来嘛,她的叔伯兄弟轮番上门来说,这些买卖应该由袁家人来帮她做,交给外人实在是不放心。
袁氏听进去了他们的话,逐渐的把以前谭氏的人都给换了,安插进去了她的亲族。之后不过两三年,袁家人就取代了谭氏生前任命的那些掌柜和管事们,五间绸缎铺子,两家丝厂全部是袁家人在管了。
自从袁家人接管了唐氏陪嫁里的这五间绸缎铺子,两家丝厂,到年跟前算账的时候,赚的钱就一年比一年少,后来甚至需要将铺子典当出去维持买卖。
袁氏也不懂买卖,她的叔伯兄弟给她拿来账本告诉她,哪里亏了钱,哪里折了本,她也是看天书。
反正袁家人一年比一年的有钱,她的叔伯兄弟们买宅子纳小妾,呼奴使婢,穿金戴银,还给她不时送上稀罕值钱的礼物,围着她大拍马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