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隔天杨琴又给唐兰拿了几块红糖, 装在最简单的纸袋子里:“我姑姥那有挺多的,我这次回来, 给我装了不少,你也知道, 咱们红糖供应不多, 我每个月都得肚子疼几天, 离不开红糖。”

  唐兰拿着红糖块, 捏碎了一半,红糖渣顺着她的手滑了下去:“杨琴, 如果有人大量买你姑姥村里的红糖块,会有人愿意卖吗?”

  杨琴犹豫了一下:“私下做点小生意村里不管, 可要是大张旗鼓的, 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吗?”

  唐兰反问道:“还记得上个月的民生报纸吗?”

  报纸?杨琴从脑海里搜刮信息,这时唐兰说:“政/府鼓励农民创业增收,放心吧, 没问题的,不然我的成衣店早被查封了。”

  唐兰的话不假,市场经济的口子已经撕开,无论是谁,都不应该故步自封,现在虽然还是有计划体制的残余,但人们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已经慢慢发生改变,做生意, 不会再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大帽子。

  和衣服相比,红糖是消耗品,衣服可以暂时不买,但红糖谁都能买回去吃,这时候的人对红糖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曾经有一段时间,红糖还充当了孩子们的零食,馋嘴时候舔上一口,比吃什么都有滋味。

  红糖票春节前发了半斤,红糖票还有指定的用途,比如小产、生产的女人,都可以从医院开个证明,拿着这份证明,就能领到一斤的红糖票补贴。

  红糖比白糖要紧俏一些,用途也更多,销路……估计不成问题。

  唐兰问杨琴具体地址,杨琴说不太清:“唐兰姐,我告诉你也没用,小山村特别难找,得翻山头呢,唉,山里人的日子苦啊,咱们这的村里,平原多,交通也方便,有的还通车呢。”

  唐兰想起了南坪村,南坪村的地理位置就很好,离市里比县城还近,每天几班车都从村口经过,冯大姐为什么敢种果树?也是看中了有交通能把水果运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的这句口号并不是空穴来风,唐兰打算有时间去杨琴说的二姑姥家看看,哪怕红糖块不卖,自己留着喝也好啊!

  离取消计划经济还有七八年,这些年的供应依旧敞开不了,唐兰收一些红糖回来,可以储存在红包余额里,毕竟那里就像是一个不会过期的仓库,可以随用随取。

  据杨琴的描述,回一次老家得先坐汽车到镇上,然后再步行翻山,回去一趟腰都散了。

  唐兰给她捏捏肩:“你如果带我去,我什么要求都答应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