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男人就像万花筒。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 应该怎样做?听他说的话, 看他做的事, 还是慢慢观察他真正喜欢的世界?

  读过的书,听过的唱片,看过的电影,交往的朋友,对待不同人的方式……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看懂,才能确定合适的参数, 贴上合适的标签。

  这是赵亦一贯的识人方式,像在做基金配置,不管多么复杂的资产组合, 只要穿透到底层, 贴好标签,就不会弄错分类。

  比如程小雅, 她读一切能找到的无聊小说, 听水果姐和周杰伦, 最喜欢的电影是《bj单身日记》,和任何人类以及动物都能交上朋友, 除了对肖湛百依百顺, 对其他人一律色厉内荏, 凶巴巴的脸,软绵绵的心。她的标签:傻瓜、母爱泛滥、品味可疑、生活自理能力零。

  再比如周铭诚,他读ft附刊“how to spend it”,每个月陪同客户去一次百老汇或卡内基音乐厅,近些年唯一赞过的电影只有“the margin call”,朋友统统来自校友和商务关系。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会对酒店门口帮他提箱子的门童习惯性致谢,但目光一定不会与之对视,认为小费的数量已经代表了他的真诚。他的标签:勤奋、敏锐、工作狂、脚踏实地。

  又比如她自己,只读财经报刊和行业报告,听协奏曲和纯音乐,没有时间看电影,真正亲近的朋友只有程小雅,外加新认识的陈苹苹。任何时候她都只对事不对人,不懂为什么有时候轻易就伤害到别人的感情。她的标签——大多来自程小雅——机器人、外星人、高iq低eq、人类玻璃心伤害委员会主席。

  但柏钧研呢?这个万花筒男人呢?

  他读《李尔王》,也读《三体》。听朱莉·安德鲁斯,也听昆曲和相声。他在隐泉的私人套房里有一整面墙的蓝光影碟,按国别和首字母排序,严谨得像个强迫症患者,写字的时候却又偏爱纵任奔逸的草书……神奇,时至今日,娱乐至上的世界,还有人和她一样,闲来无事拿写字这种枯燥事当消遣。

  每看一眼都感觉不一样的男人。

  冷峻的。温暖的。散漫的。专心的。穿定制三件套出现在机场大幅广告中十分合理,穿棉绸夏季长衫靠在竹椅上喝酸梅汤也不觉得违和。如今他打扮成安保公司人员的模样,黑色制服的袖子卷到手肘,露出小臂结实漂亮的肌肉,制服帽随意扣在头上,半调侃半认真叫她“我的小姐”,居然看起来也很合衬……

  赵亦愣愣看他专心开车的侧脸,怎么也设定不了这个人的参数。

  他是一只万花筒,贴满五颜六色的标签。

  “小心。”万花筒先生目不斜视看着前方,突然开口提示。

  赵亦眨了眨眼,转头去看路况,没有什么的特别需要小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