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4 / 7)
可是谁又能保证齐老爹一定能夺住边关呢?狄国这一次可是来了三十万大军。齐老爹才十万兵马,皇上又没有派增援的意思。来了可不一定就能攒上军功、声望。搞不好要丢掉性命的!
“为什么让他来,这个还不知道,过两天,你二哥的信肯定就能送到了,到时候就知道了。”齐二哥可不光是吏部的一个小小的文书,元帅在京城所有的消息来源可都出自他的手。
第93章 侠女皇后,谁不服?(8)
两天之后, 齐二哥的消息果然送到了。
为什么是五皇子要来前线督军也搞明白了。跟隋术猜得差不多。皇帝最开始的心思应该是想让皇子来边关镀镀金,走个过场就回去了。
谁还能让皇子在前线打生打死吗?不过是在卫城大后方坐镇一下而已。前线胜也好,败也好, 其本没可能危及到督军大人的安全, 而皇上最属意的人选肯定是昌黎皇子了。
但是其他皇子怎么能服气,排名前几位的皇子经营了多少年了, 怎么肯眼看着没什么根基只凭着皇帝宠爱的小毛孩子一点点的走到他们前面去,肯定发动各种关系自己抢着去前线的差事, 就算自己不行也不能让昌黎皇子成行。
就这么撕来撕去的, 仗都打了一个多月了, 督战的皇子人选也没有选出来。
还是久不上朝的定国公周云海给皇帝上疏,既然派皇子督军这件事已经不能收回了,而皇上现在又没有明确要立太子的意思, 那就折中一下,选一个哪边都不沾,最没有势力的皇子吧。
这样既不会对任何皇子造成威胁,也不会让大元帅忌惮, 各方都比较能接受。
其实还有一点,定国公没有说明,那就是皇上年纪大了, 万一有什么事情,没在京城的皇子,那可就失了先机了。这也是皇子们会妥协的很大原因。
皇上接受了定国公的意见,最终被派到前阵督军的就成了身份最高又最没有上进心的五皇子卫昊然。
齐二哥的书信比五皇子楚王殿下先到了半个月。在圣旨已下, 确定了督军人选之后,在边关距京城不过千里,快则三天慢则五天就能赶到情况下,督军大人整整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还能说什么呢!
这一段时间,两军还是对峙,对面有过几次小股人马试探性的攻城,并没有泛起多大的水花,慕容尘在打什么主意齐老爹这边已心知肚明,却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这么一天天的磨时间,只要是慕容恪一天不死,幽州城里的大局没有定下来,慕容尘这军估计就一天不会撒!
↑返回顶部↑
“为什么让他来,这个还不知道,过两天,你二哥的信肯定就能送到了,到时候就知道了。”齐二哥可不光是吏部的一个小小的文书,元帅在京城所有的消息来源可都出自他的手。
第93章 侠女皇后,谁不服?(8)
两天之后, 齐二哥的消息果然送到了。
为什么是五皇子要来前线督军也搞明白了。跟隋术猜得差不多。皇帝最开始的心思应该是想让皇子来边关镀镀金,走个过场就回去了。
谁还能让皇子在前线打生打死吗?不过是在卫城大后方坐镇一下而已。前线胜也好,败也好, 其本没可能危及到督军大人的安全, 而皇上最属意的人选肯定是昌黎皇子了。
但是其他皇子怎么能服气,排名前几位的皇子经营了多少年了, 怎么肯眼看着没什么根基只凭着皇帝宠爱的小毛孩子一点点的走到他们前面去,肯定发动各种关系自己抢着去前线的差事, 就算自己不行也不能让昌黎皇子成行。
就这么撕来撕去的, 仗都打了一个多月了, 督战的皇子人选也没有选出来。
还是久不上朝的定国公周云海给皇帝上疏,既然派皇子督军这件事已经不能收回了,而皇上现在又没有明确要立太子的意思, 那就折中一下,选一个哪边都不沾,最没有势力的皇子吧。
这样既不会对任何皇子造成威胁,也不会让大元帅忌惮, 各方都比较能接受。
其实还有一点,定国公没有说明,那就是皇上年纪大了, 万一有什么事情,没在京城的皇子,那可就失了先机了。这也是皇子们会妥协的很大原因。
皇上接受了定国公的意见,最终被派到前阵督军的就成了身份最高又最没有上进心的五皇子卫昊然。
齐二哥的书信比五皇子楚王殿下先到了半个月。在圣旨已下, 确定了督军人选之后,在边关距京城不过千里,快则三天慢则五天就能赶到情况下,督军大人整整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还能说什么呢!
这一段时间,两军还是对峙,对面有过几次小股人马试探性的攻城,并没有泛起多大的水花,慕容尘在打什么主意齐老爹这边已心知肚明,却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这么一天天的磨时间,只要是慕容恪一天不死,幽州城里的大局没有定下来,慕容尘这军估计就一天不会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