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初商税因为商业还没有恢复的关系, 采用的是三十取一的收法,至于农业就更不用说了, 正宗泥腿子出身的太祖皇帝最关心的就是农民, 明初的农业税不仅不高, 而且还时常有所减免。

  农业税低是对农民的保护, 但是商业税也这么低,大明的税收总量就老上不去。

  举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清朝的著名大贪官和珅倒台后, 有说法是他的收入是清朝15年的国库收入, 清朝一年的税收在七、八千万两白银左右。

  那么大明的税收呢?

  总量大约在两千万左右, 但是按照规定,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粮食、力赋的形式留给地方分配的,真正地收入太仓的,也就几百万两。

  大明的税低啊,自明初就定的这么低,每次皇帝想要加税,就有一大帮人跳出来阻拦。

  重点是农业税也就算了, 商业税定的这么低,整个朝廷难道真的要去喝西北风吗?

  为了避开收入国库的税款被地方分配,交上来的就那么几百两的悲惨局面,万历皇帝在三大征之后,国库空虚之后,就无奈地开始征收榷税,也就是各类商业税的统称。

  和由太监负责征收入内库的矿税等不同,榷税是明文发出的税种,是官方制定的税,后来形成了定制。

  而且不是放入国库,而是放入内帑,其实对于朝廷的财政压力来说,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

  这么说吧,明末商业是很发达以及繁华的,具体可以参照明朝遗民张岱的作品,比如《陶庵梦忆》之类的,丝毫不见乱世之景。

  东林党掌权之后,由于互相之间和那些大商人有许多牵扯,所以对于商业税,他们几乎就是积极地在和皇帝抗争了。

  比较典型的,就是最近朱常洛收到的一位东林党人的提议,叫所谓“发帑撤税”。

  什么意思呢?就是钱,皇室内库继续出,但是税,尤其是商税,因为不好与民争利,所以还是撤了吧!

  朱常洛:我去你八辈儿祖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