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4 / 7)
杨俨便道:“孙儿斗胆,以大隋为例。虽然如今看起来大隋广有四海,可是大隋之外,依然有他国疆土,更有诸多属国存在。疆域广,则一人难治,家中有诸子,则正好分以治之。亡他国以扩吾疆,使宗室诸王出镇,仿姬周之例,与天子同姓者,于九州之外称孤道寡,九州之内,天子御宇称尊,岂不是好事?”
杨坚听罢,竟愣住了。
他们这些人家,细数血统,都能数到鲜卑、胡人的身上去,只是从前先辈一直以九州中原之地为目标,竟忘了还可以往外扩张。
只是这也不是随便想想就能成功的,而且天底下,还有比中原九州之地更为繁华富庶的地方吗?
不过以两国相争转移内部的矛盾,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
只是这样,便需要大量的人才,可惜天下依然是士族门阀为主要人才的来源,杨坚纵是希望寒门多出人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啊!
不料杨俨竟已经说出了解决他心中问题的方法:“阿翁,宫中的人才都是些熟面孔,再不济也是出身世族,孙儿近日读史,只觉得先秦之时许多人才出身寒微,这才是正道。若是天下所有人皆似孔圣一样,有教无类,定有更多的人才为阿翁所用!”
杨坚叹了一口气:“金鳞儿说的不错,只是经史之书,有许多都是各家世代相传的宝物,如何能让他们交出来?”
“陈朝被灭,阿翁不是得了一批书吗?若是以皇家之命通传天下,让天下人都能学习,自然就无虞了。”杨俨镇定地说出了这番定会在未来引起巨大震动的话。
“天使我杨家得此子啊!”杨坚感叹道。
只是杨俨说的话虽有道理,却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书籍昂贵,贫苦之家如何能传习?皇家纵有大量藏书,又如何将之传播天下?”
这也是宋朝之前真正的科举制不发达——唐朝虽然已经实行科举,但是和宋明时代的科举制度相比,还有很大的漏洞——的原因之一。
唐朝之前,科举无常科,而唐代科举虽然比隋朝时期完善了许多——因此学界有许多人认为唐朝才是科举制真正出现的时代——但依然存在很多漏洞。
唐朝科举允许“公荐”,每到开科之年,朝中权贵便纷纷宴请主考官“知贡举”,向他们推荐心仪的进士人选,以至于唐时科举常常尚未开考,录取的人次都已经预定好了,考试只是走个过场,也就是说,一直到唐朝,依然有察举制的影子存在。
而宋朝科举制的发达,不仅和它建立之前五代十国的混乱导致世族大批量覆亡有关,还与宋朝白纸的大量推广以及印刷术的存在有关。
↑返回顶部↑
杨坚听罢,竟愣住了。
他们这些人家,细数血统,都能数到鲜卑、胡人的身上去,只是从前先辈一直以九州中原之地为目标,竟忘了还可以往外扩张。
只是这也不是随便想想就能成功的,而且天底下,还有比中原九州之地更为繁华富庶的地方吗?
不过以两国相争转移内部的矛盾,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
只是这样,便需要大量的人才,可惜天下依然是士族门阀为主要人才的来源,杨坚纵是希望寒门多出人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啊!
不料杨俨竟已经说出了解决他心中问题的方法:“阿翁,宫中的人才都是些熟面孔,再不济也是出身世族,孙儿近日读史,只觉得先秦之时许多人才出身寒微,这才是正道。若是天下所有人皆似孔圣一样,有教无类,定有更多的人才为阿翁所用!”
杨坚叹了一口气:“金鳞儿说的不错,只是经史之书,有许多都是各家世代相传的宝物,如何能让他们交出来?”
“陈朝被灭,阿翁不是得了一批书吗?若是以皇家之命通传天下,让天下人都能学习,自然就无虞了。”杨俨镇定地说出了这番定会在未来引起巨大震动的话。
“天使我杨家得此子啊!”杨坚感叹道。
只是杨俨说的话虽有道理,却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书籍昂贵,贫苦之家如何能传习?皇家纵有大量藏书,又如何将之传播天下?”
这也是宋朝之前真正的科举制不发达——唐朝虽然已经实行科举,但是和宋明时代的科举制度相比,还有很大的漏洞——的原因之一。
唐朝之前,科举无常科,而唐代科举虽然比隋朝时期完善了许多——因此学界有许多人认为唐朝才是科举制真正出现的时代——但依然存在很多漏洞。
唐朝科举允许“公荐”,每到开科之年,朝中权贵便纷纷宴请主考官“知贡举”,向他们推荐心仪的进士人选,以至于唐时科举常常尚未开考,录取的人次都已经预定好了,考试只是走个过场,也就是说,一直到唐朝,依然有察举制的影子存在。
而宋朝科举制的发达,不仅和它建立之前五代十国的混乱导致世族大批量覆亡有关,还与宋朝白纸的大量推广以及印刷术的存在有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