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陆爽即便身死也被迁怒的原因很是可笑,只因他上奏天子,道是“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

  等到太子杨勇被废了以后,杨坚自然不能承认是自己没有教好儿子,杨勇能被立为太子,当然也不是一开始就像他废太子的时候说的那样不成器,只能寻找几个供他出气的替死鬼。

  太子的儿子们没有名字,陆爽作为东宫属官,请为皇孙取名,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是在杨坚“我孙制名,宁不自解?陆爽乃尔多事!煽惑杨勇,亦由此人”的结论下,陆爽的子孙后代一并被免官,终隋一朝,受累不少。

  这日的课业完成后,杨俨便跑去寻祖父祖母,中间路过玄武门,见杨昭在那里玩耍,又把他给带上了。

  养在杨坚夫妇膝下的皇孙就只有杨俨和杨昭两个,因着他们的父母都长年在外,所以和祖父母的感情更好一些。

  杨俨比杨昭好一些,杨勇作为皇太子,每年都有回大兴城,不像其余诸王,都是隔几年才回来一趟,因此杨俨与杨勇见面还算频繁。

  加之平常他都有书信与杨勇联络,告知自己身边日常发生了什么,让杨勇虽不在他身边,也能知道他的成长轨迹。

  再加上之前杨勇的身边虽只跟了一个太子妃元氏过去,但也只是让他们的关系不再恶劣,杨勇对自己的太子妃依然十分冷淡。

  个中原因,实不明了,但是太子妃依然未有一儿半女,却是不争的事实。

  索性这辈子在杨俨的刻意经营下,她对杨俨原有的几分喜爱愈发增加起来,杨俨是长子,名分上就占优势,她也不介意锦上添花。

  若不是他们通信来往都是家书,恐怕朝中早就盛传太子妃要将长宁王殿下记入名下养育了!

  除了同母的二弟杨裕之外,杨俨后面的几个弟弟,生母都已与他记忆中不同。

  当然了,因为秦王杨俊、蜀王杨秀府上也有庶妃及庶出的子嗣,独孤皇后看到夫妻情深的盼望大概只能在次子杨广和幼子杨谅身上实现,也就不再过分苛责杨勇了。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杨勇出镇洛阳之后,云定兴就没有了时常出入东宫的理由,蛊惑太子不学好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发生。

  要杨俨说,上辈子他要是知道后续发展的话,早就使法子让杨勇被调离京城了,哪里还会眼睁睁地看着还算靠谱的老爹最终被外公坑成了猪队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