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3 / 7)
儿子是亲的,但是儿媳妇娶来也不是让人受委屈的,她越是训斥,儿子便越是忤逆,劝慰儿媳的话也显得没什么实际效用了。
“阿家,若是……不若日后将金鳞儿放在我的名下吧!”太子妃突然搂紧了杨俨,这么说道。
杨俨整个人都是懵逼的,上辈子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啊?
看着太子妃的模样,独孤皇后连“孩子日后还是会有的”这样权作宽慰的话都说不出来。
独孤皇后对杨勇宫中的情况大抵还是知晓的:“阿元,你不要为了同阿云那个……人赌气,就说出这样的话来。”
独孤皇后对杨俨的生母显然印象一点都不好,她原本想说的大概是“阿云那个下贱之人”,只是考虑到杨俨的身份,才稍稍改口。
“若是金鳞儿侍奉我能像吴大帝的宣太子侍奉徐夫人一样恭谨,纵是能有亲子,我也是不换的。阿家不必再劝了。”元氏顿了一会儿,才说出这番话来。
所谓的吴大帝,指的是孙权,宣太子是他的长子孙登,特为他所钟爱,因为生母地位低下,被当时的孙权交予正室徐夫人抚养。
后来徐夫人失宠,孙权宠爱步夫人,又故意总结了徐夫人的几条罪名,将她远贬到吴郡去。
步夫人派人送东西给孙登,拉拢他,他只是按照礼仪拜受,但若是徐夫人送衣服来,他一定恭谨地沐浴后才穿上。
等到孙权将立孙登为太子的时候,孙登推辞道:“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当孙权回答你的母亲在哪里的时候,孙登报出了被废黜的徐夫人所在的地方:“吴郡。”
作为历史人物,吴国的宣太子孙登以孝悌而闻名,因此若是家中教育子女要事母至孝,有时候也会将他的例子拿出来说道,元氏知晓这个典故也不算奇怪。
只是元氏以这个典故作比,在此时却有些不太适宜。
同夫婿一样没有走出“杨花落尽”的阴影的独孤皇后很快就想到了宣太子以及徐夫人最后的结局。
↑返回顶部↑
“阿家,若是……不若日后将金鳞儿放在我的名下吧!”太子妃突然搂紧了杨俨,这么说道。
杨俨整个人都是懵逼的,上辈子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啊?
看着太子妃的模样,独孤皇后连“孩子日后还是会有的”这样权作宽慰的话都说不出来。
独孤皇后对杨勇宫中的情况大抵还是知晓的:“阿元,你不要为了同阿云那个……人赌气,就说出这样的话来。”
独孤皇后对杨俨的生母显然印象一点都不好,她原本想说的大概是“阿云那个下贱之人”,只是考虑到杨俨的身份,才稍稍改口。
“若是金鳞儿侍奉我能像吴大帝的宣太子侍奉徐夫人一样恭谨,纵是能有亲子,我也是不换的。阿家不必再劝了。”元氏顿了一会儿,才说出这番话来。
所谓的吴大帝,指的是孙权,宣太子是他的长子孙登,特为他所钟爱,因为生母地位低下,被当时的孙权交予正室徐夫人抚养。
后来徐夫人失宠,孙权宠爱步夫人,又故意总结了徐夫人的几条罪名,将她远贬到吴郡去。
步夫人派人送东西给孙登,拉拢他,他只是按照礼仪拜受,但若是徐夫人送衣服来,他一定恭谨地沐浴后才穿上。
等到孙权将立孙登为太子的时候,孙登推辞道:“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当孙权回答你的母亲在哪里的时候,孙登报出了被废黜的徐夫人所在的地方:“吴郡。”
作为历史人物,吴国的宣太子孙登以孝悌而闻名,因此若是家中教育子女要事母至孝,有时候也会将他的例子拿出来说道,元氏知晓这个典故也不算奇怪。
只是元氏以这个典故作比,在此时却有些不太适宜。
同夫婿一样没有走出“杨花落尽”的阴影的独孤皇后很快就想到了宣太子以及徐夫人最后的结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