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宫中早就不满曹爽、曹肇等人的飞扬跋扈,暗地里引为笑谈,但张晓梦一想到司马师可能对洛阳的消息知道的那么清楚,对人心的把握也如此精确,就不寒而栗。

  若是等到日后曹绍的权威日重,或许司马师的处境会真的变得危险,但是没过几年,曹绍就死了,继位的是他的独子曹正,而曹正则是司马师的亲外孙。

  而曹绍在死之前,已经自立为帝,还将可能的死因泼到了洛阳朝廷这边,简直就像是背后有一双手主导着事情的发展一样。

  大汉提倡孝道与忠义,对于司马师来说,晋王是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外孙,就代表着他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

  自前朝大汉开始,外戚干政屡见不鲜,但是与帝王有血缘关系的,却很少有被殃及家门的。

  司马师一手主导了晋军征洛阳,并奉天子曹正以出征,洛阳宫中对此物议纷纷,只怕谁都没有想到,曹正会在行军的途中一病不起,最后在洛阳城外早夭。

  曹正的母亲晋王太后司马氏最后是以大魏康端皇后的身份下的葬,但是她在世的时候,人们多称其为大晋新昌公主,若不是史书上的记载,似乎当时的人们几乎都忘了她还有一个前朝皇帝作为丈夫,前朝被追封的少帝是她的儿子。

  等到洛阳之变结束后,司马师登基,张晓梦已经完全不能用从前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男人了。

  他穿着绣着小金龙的常服,看起来同他们初见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看着张晓梦的目光,却是那么的了然,似乎知晓所有的一切。

  张晓梦最后没有死,却希望自己能早点死。

  史书上的司马师是因为国内酣战,外敌又常常入侵,才提出了“杀胡驱虏”的口号,但是张晓梦在这个时代经历的事情告诉她,晋景帝司马师是早有预谋的。

  灭东吴与蜀汉只是一个前奏,对于司马师来说,开胃菜都算不上,短短五年内,吴蜀尽灭,天下归一,朝野纷纷赞誉,陛下真乃天人。

  他雄心勃勃地提出“灭五胡、征西域、扩南疆、下东洋,使目之所及,皆为晋土”的口号,将闽越之族与蛮夷胡族编为诸夏军,为王前驱,使蛮夷自相残杀,而王师坐收渔翁之利,幸存下来的外族束发右衽,以自己为晋人而荣。

  司马师自己培育的班底、“广学新政”造就的人才以及一批与他相交善的世家贵族为疆域扩充的同时,地方内政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因为急速的扩张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恰逢乱世刚刚结束,世家大族无力垄断之下,“广学新政”促使大量的寒族崛起,世家大族烈火烹油的表象下,却早早埋下了衰落的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