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6 / 7)
曹叡仅仅是给司马师降职而没有直接罢官,还是找了理由的,其中一个就是司马师师从蔡琰以及其他的儒家大家,有蔡琰的老爹蔡邕以及相友善的儒学宗师的名头加成,曹叡才能光明正大地偏袒司马师。
司马师好歹还有老师的名头加成庇护一下,司马昭后头的出仕就真的要成一点问题了。
司马昭对这个也不是很在意,要不是他们老爹现在的官位很大,他们看到的都是到了年纪就自动入选为官的子弟,恐怕在加冠之后继续等上几年“养望”、培养名声才是常态。
司马师和司马昭在这方面的心宽让司马懿和张春华颇为欣慰,于是他们夫妇也很心宽地不去管如今动荡的时局,而是给司马昭选媳妇儿去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差了三岁,算算时间,司马昭也要加冠成年了,家里总要给他物色妻子的人选了。
司马师在各地旅游、收留一些战争孤儿的时候,司马懿已经给司马昭定下了大儒王肃为岳父。
王肃,师从大儒宋忠,太和二年袭父爵为兰陵侯,太和三年为散骑常侍。
虽然年龄有差,但是王肃和司马师还是当过一段时间的同事的。
而从现在的思想界情况来看,何晏、夏侯玄和司马师这样年轻一辈的人是玄学代表,但是老一辈的经学还是占据优势的,毕竟玄学是从魏文帝曹丕后才大盛的。
在经学之中,汉末魏初的时候,郑玄的“郑学”占据优势,毕竟郑玄这位牛人堪称汉末的儒学之大成者。
但是等到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不以经义取士之后,郑学就开始有一定的动摇的,到如今,王肃的“王学”已经是郑学之外的一大重要思想了。
当然,仅以现在的情况来看,郑学依然是经学界的巨无霸,郑玄的地位,就和后来魏晋时代的那些名士推崇的何晏一般,甚至犹有过之。
对于经学,来自后世的司马师表示虽然他不知道郑学和王学是什么,但是他知道郑玄是位牛人,而对于王肃,司马师原本不认识他,却对他的父亲如雷贯耳。
在《三国演义》里硬生生被拿来当诸葛亮陪衬、活生生被在阵前骂死的大魏兰陵成侯,王朗王司徒。
当然,司马师能确定,王朗的死期只不过是和诸葛亮北征的时间线对上了而已,《三国演义》这种三分史实、七分演义的东西,当不得真!
↑返回顶部↑
司马师好歹还有老师的名头加成庇护一下,司马昭后头的出仕就真的要成一点问题了。
司马昭对这个也不是很在意,要不是他们老爹现在的官位很大,他们看到的都是到了年纪就自动入选为官的子弟,恐怕在加冠之后继续等上几年“养望”、培养名声才是常态。
司马师和司马昭在这方面的心宽让司马懿和张春华颇为欣慰,于是他们夫妇也很心宽地不去管如今动荡的时局,而是给司马昭选媳妇儿去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差了三岁,算算时间,司马昭也要加冠成年了,家里总要给他物色妻子的人选了。
司马师在各地旅游、收留一些战争孤儿的时候,司马懿已经给司马昭定下了大儒王肃为岳父。
王肃,师从大儒宋忠,太和二年袭父爵为兰陵侯,太和三年为散骑常侍。
虽然年龄有差,但是王肃和司马师还是当过一段时间的同事的。
而从现在的思想界情况来看,何晏、夏侯玄和司马师这样年轻一辈的人是玄学代表,但是老一辈的经学还是占据优势的,毕竟玄学是从魏文帝曹丕后才大盛的。
在经学之中,汉末魏初的时候,郑玄的“郑学”占据优势,毕竟郑玄这位牛人堪称汉末的儒学之大成者。
但是等到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不以经义取士之后,郑学就开始有一定的动摇的,到如今,王肃的“王学”已经是郑学之外的一大重要思想了。
当然,仅以现在的情况来看,郑学依然是经学界的巨无霸,郑玄的地位,就和后来魏晋时代的那些名士推崇的何晏一般,甚至犹有过之。
对于经学,来自后世的司马师表示虽然他不知道郑学和王学是什么,但是他知道郑玄是位牛人,而对于王肃,司马师原本不认识他,却对他的父亲如雷贯耳。
在《三国演义》里硬生生被拿来当诸葛亮陪衬、活生生被在阵前骂死的大魏兰陵成侯,王朗王司徒。
当然,司马师能确定,王朗的死期只不过是和诸葛亮北征的时间线对上了而已,《三国演义》这种三分史实、七分演义的东西,当不得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