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6 / 7)
黄初四年,诸王入京朝觐,任城王曹彰因急病暴毙府中,京中流言四起。
后世刘义庆着人编撰的《世说新语》里曾经阴暗地猜测,曹彰是因为曹丕的嫉恨而被毒死的。
刘义庆还“安排”如今的太后卞氏说了一番“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的话,来“证实”曹丕和两个弟弟的关系都不好,曹彰是被他害死的,“七步诗”又证明他想害曹植。
然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司马师可以为曹二丕陛下担保,最起码,他真的是清白的。
首先,“东阿”这个封爵不是曹丕给曹植封的,黄初三年,曹植封鄄城王,作《洛神赋》;黄初四年,曹植徙封雍丘王。
所谓的“勿复害我东阿”明显是穿凿附会,也就是说,七步成诗这个典故应当也是《世说新语》“原创”的内容。
大权在握的曹子桓陛下到底是会多傻,才会让弟弟在其最擅长的方面作诗,还扬言作不好就弄死他?
这不是要搞死曹植,而是要搞臭曹丕自己的名声啊!
事实上,就司马师现在看到的情况来看,除了在政治方面限制弟弟们——这其实是曹魏整个宗室待遇的集中体现,倒不是说曹丕看哪个弟弟不爽而因此专门针对他——施展抱负,曹子桓还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兄长的。
说真的,雍丘王曹子建殿下喜欢饮酒作诗,要是曹丕斤斤计较一点,像后世一样弄个什么文字狱,曹植早不知道被他哥整死多少次了!
也不是没人揣摩上意,想要整整曹植,但是曹丕反而大度地原谅了自己的弟弟的所谓过错。
要说使曹植郁郁不得志、被排挤的皇帝是哪一个,确切的罪名应当归于魏明帝曹叡。
曹叡防备这个叔叔,就真的是因为当初经历的父亲和叔叔的夺嫡之争的影响了。
曹叡幼时比起他弟弟们,与曹操的接触堪称是频繁,在此期间对荣宠极盛的叔父留下了什么阴影,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为什么曹叡登基之后反应会那么大,就要说到他现在的情况了。
↑返回顶部↑
后世刘义庆着人编撰的《世说新语》里曾经阴暗地猜测,曹彰是因为曹丕的嫉恨而被毒死的。
刘义庆还“安排”如今的太后卞氏说了一番“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的话,来“证实”曹丕和两个弟弟的关系都不好,曹彰是被他害死的,“七步诗”又证明他想害曹植。
然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司马师可以为曹二丕陛下担保,最起码,他真的是清白的。
首先,“东阿”这个封爵不是曹丕给曹植封的,黄初三年,曹植封鄄城王,作《洛神赋》;黄初四年,曹植徙封雍丘王。
所谓的“勿复害我东阿”明显是穿凿附会,也就是说,七步成诗这个典故应当也是《世说新语》“原创”的内容。
大权在握的曹子桓陛下到底是会多傻,才会让弟弟在其最擅长的方面作诗,还扬言作不好就弄死他?
这不是要搞死曹植,而是要搞臭曹丕自己的名声啊!
事实上,就司马师现在看到的情况来看,除了在政治方面限制弟弟们——这其实是曹魏整个宗室待遇的集中体现,倒不是说曹丕看哪个弟弟不爽而因此专门针对他——施展抱负,曹子桓还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兄长的。
说真的,雍丘王曹子建殿下喜欢饮酒作诗,要是曹丕斤斤计较一点,像后世一样弄个什么文字狱,曹植早不知道被他哥整死多少次了!
也不是没人揣摩上意,想要整整曹植,但是曹丕反而大度地原谅了自己的弟弟的所谓过错。
要说使曹植郁郁不得志、被排挤的皇帝是哪一个,确切的罪名应当归于魏明帝曹叡。
曹叡防备这个叔叔,就真的是因为当初经历的父亲和叔叔的夺嫡之争的影响了。
曹叡幼时比起他弟弟们,与曹操的接触堪称是频繁,在此期间对荣宠极盛的叔父留下了什么阴影,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为什么曹叡登基之后反应会那么大,就要说到他现在的情况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