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5 / 7)
其实呢, 大家都认为现任天子的文学水平是值得怀疑的。
谁让先帝好歹还有个好作赋的爱好,也确实写了几篇作品出来,现任天子当年读书的时候颇有混日子的架势来着。
当然了, 文学创作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是两码事,天子对于文章的品鉴能力还是很得大家认可的,而且天子时不时就有连珠妙语出现,创作水平,不说也罢。
但是现在,大家明晃晃地被打脸了,由天子亲自主笔的讨董逆旨简直可以说是文采飞扬啊!
刘辩:感谢大家的厚爱。
其实呢,刘辩依靠他对后世历史的了解,特意将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拿来化用了,最后一段基本上就没怎么动。
让则天皇帝都慨叹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简直不能更好用。
讨武氏檄的基本写作套路就是第一段历数讨伐对象的黑历史,不管有的没的总要说几句,再借用几段相似的历史典故,第二段说明自己起兵的正义性,比如根正苗红啊、忠君爱国之类的,最后一段号召大家一起保卫祖国【并不】、讨伐逆贼,然后再说明一下成功了以后会有什么好处。
刘辩是皇帝,他下令讨伐董卓本来就有无可置喙的正义性,第二段就转换成了强调老刘家皇位的正义性,刘辩这个天子继位的众望所归,最后一段,天子明言说要给讨董立功的人加官进爵,那就不只是说说而已啦!
面对一群蜂拥而至的官军以及主动参军的义士的时候,董卓的内心一片荒凉。
董卓: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孽啊!
刘辩却是饶有兴致,甚至在三个月后,兴致勃勃地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
这下朝堂诸公也要跟着吐血了。
其实呢,刘辩只是想去参观一下三国时代一众著名武将罢了。
三国时代的著名文臣现在大多还嫩着,少数的几个也都在刘辩的碗里了,但是那些武将他都还没有见过啊,上辈子见过和这辈子想要收入囊中又不是一回事,于是乎,天子就这么御驾亲征了。
↑返回顶部↑
谁让先帝好歹还有个好作赋的爱好,也确实写了几篇作品出来,现任天子当年读书的时候颇有混日子的架势来着。
当然了, 文学创作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是两码事,天子对于文章的品鉴能力还是很得大家认可的,而且天子时不时就有连珠妙语出现,创作水平,不说也罢。
但是现在,大家明晃晃地被打脸了,由天子亲自主笔的讨董逆旨简直可以说是文采飞扬啊!
刘辩:感谢大家的厚爱。
其实呢,刘辩依靠他对后世历史的了解,特意将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拿来化用了,最后一段基本上就没怎么动。
让则天皇帝都慨叹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简直不能更好用。
讨武氏檄的基本写作套路就是第一段历数讨伐对象的黑历史,不管有的没的总要说几句,再借用几段相似的历史典故,第二段说明自己起兵的正义性,比如根正苗红啊、忠君爱国之类的,最后一段号召大家一起保卫祖国【并不】、讨伐逆贼,然后再说明一下成功了以后会有什么好处。
刘辩是皇帝,他下令讨伐董卓本来就有无可置喙的正义性,第二段就转换成了强调老刘家皇位的正义性,刘辩这个天子继位的众望所归,最后一段,天子明言说要给讨董立功的人加官进爵,那就不只是说说而已啦!
面对一群蜂拥而至的官军以及主动参军的义士的时候,董卓的内心一片荒凉。
董卓: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孽啊!
刘辩却是饶有兴致,甚至在三个月后,兴致勃勃地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
这下朝堂诸公也要跟着吐血了。
其实呢,刘辩只是想去参观一下三国时代一众著名武将罢了。
三国时代的著名文臣现在大多还嫩着,少数的几个也都在刘辩的碗里了,但是那些武将他都还没有见过啊,上辈子见过和这辈子想要收入囊中又不是一回事,于是乎,天子就这么御驾亲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