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乎,在大将军何进被一网打尽以后,宦官势力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

  整个大汉的政治仿佛一下子就清明了,朝中士人欢庆,但是对于外放的州牧、心怀叵测的将军来说,就不太好了。

  目前大汉的局势并没有像前世董卓乱政以后那么不堪,需要注意的资深刺史以及州牧只有寥寥数人,益州牧刘焉、并州牧董卓是如今威胁最大的两个,董卓自不必说,刘焉提议朝廷重立州牧制度,朝中已是不稳,又升刺史为州牧,这是生怕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太高了。

  钝刀子磨人才疼,何进死前正和手下党羽密谋,还没来得及征召四方边将入京,也就是说,刘辩如今自是不用担心董卓的威胁。

  至于这辈子的何进为何会没有因为和宦官别苗头就要召边将入京,那就不得不说刘辩安抚工作做得好了。

  上辈子的何进因为宫中的靠山何太后都倾向于宦官才会恼羞成怒,这辈子的刘辩一边分化何家,一边表示舅舅你不仅是我舅舅,以后还是我岳父,朕最信任的就是你了,没有舅舅你,朕这个皇位怎么可能坐得安稳,于是乎何进被刘辩哄得迷迷糊糊的,认为自己的优势比宦官们高出不少,这才心情平和地过了好几个月。

  到了天圣元年年初的大朝的时候,刘辩自己提出让各地列侯入京朝觐,可巧了,不少手握重兵的人手上都有爵位,刘辩这个皇帝提出这么个想法来,难免会让底下人想东想西,想得太多的后果就是何进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反对意见,那么后头他自己也不会想着要用这种方法了。

  京中动荡不安,但好歹四方边将无诏不得入京,看起来倒也还算平静。

  袁绍、何苗、曹操等人接收了何进留下来的庞大势力,何苗自不必说,袁绍也不是好惹的,因此最后因为家世而常被讥讽为“宦官之后”的曹操接收的人手最少,换而言之,比起袁绍来,他倒是对刘辩这个天子更忠心。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有数的大战役,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从此霸业开始腾飞,赤壁之战,曹操败北,于是曹魏一统天下的霸业终究成空,让司马家捡了一个大便宜。

  而在官渡之战前,公认的,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人,其实是袁氏家族的袁绍。

  四世三公可不仅仅是说起来好听而已,这同时代表了庞大的人脉关系,已经旁人难以企及的名望。

  要不是袁术自己作死,在大汉还有最后一口气,无数人都心存大汉还会再度复兴的想法的时候称帝了,袁氏家族,可没那么好对付。

  而袁术虽然是嫡子,但是作为庶子的袁绍过继给了他的大伯父,长子为尊,袁绍、袁术的大伯父作为长子,对于袁氏家族的掌控力是极强的,袁绍作为他大伯的嗣子,反而比袁术这个嫡子更能代表袁氏家族。

  袁绍结交党人,在中平元年,灵帝因为黄巾之乱不得不被迫大赦天下党人以后——当然,许多党人依然没能平反,党锢之祸的尾巴还是刘辩继位以后收拾的——袁绍的声望更是高到了一个地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