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7)
董卓希望何进能作为他在朝中的靠山,二人相互呼应,因为有一个皇后妹妹在朝中, 距离同前代的诸多外戚一样掌控至高权势只有一步之遥的何进当然不会选择外放,接受董卓的“投诚”对他并没有什么损失。
在这种想要给天子找不痛快的时候,有什么比董卓这个刺头儿更好用了的呢?
对于何进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刘辩也真的是忍不下去了。
大将军何进提议召董卓入京是在中平六年的元月,真的是连年都不让天子好过。
但是,没过好这个年的,不是没有认识到董卓能做到多么丧心病狂的底部的天子和朝堂诸公,而是皇太子刘辩。
当然了,董卓十动然拒,拒绝了大将军的这个提议。
何进也没想着董卓能真入京,那样他反而才要担心呢。
照刘辩说,他们这个时期的人就是淳朴,连个阴谋诡计都不会搞,后世那些电视剧里演出来的后宫阴私简直令人目瞪口呆,而他的外家呢,这么多年都没找准针对对象。
真有本事就让他的好弟弟“被夭折”嘛,就算养在太后那里又这样,真有心动手,刘协早不知道多少年前就驾鹤西去了,还能有命踩着刘辩的名声上位?
刘辩也没心思现在对自己那个弟弟动手,他飘了这么多年,三观早就嚼吧嚼吧吃掉了,他深深地认为不能为了对付一个刘协就拼命地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日后,他可以学习惠帝厚待赵王刘如意的方法,保证让士人争相传颂他和刘协兄弟情深。
然后,捧他,宠他,教坏他,总而言之就是捧杀他。
有个彪悍的外家舅舅,又不那么亲,刘辩早就想好要让谁背黑锅了。
天子的情况越发的不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后的身体依然康健,按照一贯的汉家制度,太后之上,有太皇太后,则以太皇太后为尊。
比如孝武皇帝之时,太皇太后窦氏尚在,则政令皆受制于太皇太后,所以后人常言窦后干政,认为武帝之母王太后贤德,但是这只是对于制度认识上的误区而已,太皇太后窦氏死后,王太后也没少借助“东宫太后”的威严来抑制儿子的皇权!
↑返回顶部↑
在这种想要给天子找不痛快的时候,有什么比董卓这个刺头儿更好用了的呢?
对于何进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刘辩也真的是忍不下去了。
大将军何进提议召董卓入京是在中平六年的元月,真的是连年都不让天子好过。
但是,没过好这个年的,不是没有认识到董卓能做到多么丧心病狂的底部的天子和朝堂诸公,而是皇太子刘辩。
当然了,董卓十动然拒,拒绝了大将军的这个提议。
何进也没想着董卓能真入京,那样他反而才要担心呢。
照刘辩说,他们这个时期的人就是淳朴,连个阴谋诡计都不会搞,后世那些电视剧里演出来的后宫阴私简直令人目瞪口呆,而他的外家呢,这么多年都没找准针对对象。
真有本事就让他的好弟弟“被夭折”嘛,就算养在太后那里又这样,真有心动手,刘协早不知道多少年前就驾鹤西去了,还能有命踩着刘辩的名声上位?
刘辩也没心思现在对自己那个弟弟动手,他飘了这么多年,三观早就嚼吧嚼吧吃掉了,他深深地认为不能为了对付一个刘协就拼命地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日后,他可以学习惠帝厚待赵王刘如意的方法,保证让士人争相传颂他和刘协兄弟情深。
然后,捧他,宠他,教坏他,总而言之就是捧杀他。
有个彪悍的外家舅舅,又不那么亲,刘辩早就想好要让谁背黑锅了。
天子的情况越发的不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后的身体依然康健,按照一贯的汉家制度,太后之上,有太皇太后,则以太皇太后为尊。
比如孝武皇帝之时,太皇太后窦氏尚在,则政令皆受制于太皇太后,所以后人常言窦后干政,认为武帝之母王太后贤德,但是这只是对于制度认识上的误区而已,太皇太后窦氏死后,王太后也没少借助“东宫太后”的威严来抑制儿子的皇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