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燕喜悚然一惊。

  赵王丹从前在继位之前于齐国为质,而齐燕两国的关系平平,两个接壤的国家关系总不会好到哪里去,大概是受齐人影响,赵王对燕国的感想也并不十分好。

  与赵王相反,其弟庐陵君是亲燕的,原本燕喜还为庐陵君在赵国地位的上升而欣喜,这个时候被异人点破,就没有那么好的心情了。

  “我该如何?请公孙教我。”燕喜终于正色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燕喜就是后来的燕王喜,太子丹他爹,嗯,挺蠢的orz

  关于赵太后,有这么两个故事,触龙说赵太后和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后者就是那个岁亦无恙耶、民已无恙耶和王亦无恙耶。赵太后的子女,触龙说赵太后里提到了燕王后、赵王和长安君三个,战国策里还有一个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可以说明赵王还有一个叫做庐陵君的弟弟,不知是嫡是庶,这里设成嫡子,因为有资料说是惠文后的孩子……

  “您”这个字儿是宋元时期才出现的地方方言,在此之前没有这个人称,所以异人和燕喜的互称都是“你”……

  关于第二卷 的番外,不详细【并不】是因为蠢作者还有好几卷的番外都要走这个套路啊,一下子写完我后面写什么【喂!】

  第41章 赵女

  作为一个说客, 就要抓住别人的软肋进行劝服,虽然没有学习过纵横家之术, 但是秦国如今赫赫有名的相国应侯范雎就是依靠口才得到秦王宠信,登上高位的,异人原身自然对此有所涉猎,而来自后世的他也对这个有所了解。

  他给燕喜出的主意很简单,常寄家书回去,与父母联络感情,让他们知道燕喜的孝心,知道他在外还依然记挂着远在燕国的父母。

  除此之外, 逢年过节, 以及重要的日子,就送些东西回去,作用和之前的家书是一样的。

  但是切记不能提起自己想要归国, 那样会被认为他的家书别有用心, 不仅不能提及自己在赵国夜不能寐、分外思亲,还要表达出“我在赵国虽然是质子, 但是生活得很好,亲爱的父上母上你们千万不要担心我”这种情绪。

  至于国内有人为他说话,旁敲侧击什么的,那就不关燕喜的事儿了, 不是吗?

  燕喜还是很讲信用的,不仅专门在举办宴会的时候邀请了异人这个秦国质子出席,还特意把他介绍给了几位赵国的大人物, 譬如平原君赵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