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7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伯邑考兄弟十人中,德重才高者唯有日后的武王姬发以及周公旦,所以姬昌舍伯邑考而立姬发为世子;另一种说法则是伯邑考身体不好,早逝,因此继承人变成了他的二弟姬发。

  姬昌十三岁生伯邑考,十五岁生姬发,参考身体发育状况,伯邑考确实有可能先天不足,而武王姬发同他的几个弟弟们相比,也属于英年早逝。

  这个例子可以参考八岁登基的康熙皇帝,一直到康熙十一年,他才有第一个没有早夭而是成功长大成人了的儿子胤禔,之前生的几个儿子可是尽数夭折了,而康熙时代,无论是医疗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比大商时代要好上不少。

  按照推断,可能伯邑考的身体状况确实不是很好,所以周部权贵才会希望更换世子,谁知道伯邑考会什么时候突然驾鹤西去呢?

  在王室历史上,因为继承人的骤然逝去而引发的乱子实在是不少,足够令人警醒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