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2 / 7)
因为杨氏说了这事不急,可以慢慢看,所以金媒婆就没为这个事多操心,想着遇到那合适的就给介绍,对姑娘家也多了解些。
这个是李林一辈子的事,所以杨氏就在李林休假回家的时候跟他说了这个事。还交代他:“要是有那称心的你就给娘说,娘去看看。”
把李林给闹了个大红脸。“娘,你说啥呢。”说是这么说,对于杨氏要给他说媳妇的事倒是没有拒绝。村子里像他这么大的定亲的多,连孩子都有了的也数的过来。
“二娘,在家吗”
“唉,在呢,进来吧。”听见是金媒婆的声音,杨氏笑着把金媒婆迎进门,“今儿个来是有消息了”
“这话说得,没事我就不能来坐坐”金媒婆板起脸,眼里的笑意却暴露了她,“不过还真叫你说对了,还真是有消息了。”
“能,没事也欢迎你来坐坐,聊聊天呗。”杨氏给金媒婆看茶,“既来了,就给我仔细说说。”
“唉,对你肯定仔细了,前几天得的信,我特意多费了些时日给你打听清楚了这事。这不,一弄明白我就来了。”
“知道你实诚,这事交给你啊我放心。”杨氏笑着嗔了金媒婆一眼,“快,给我说说,那姑娘哪的人,家里情况怎么样”
“别急啊,这不就来说了么。”
这金媒婆给说的姑娘是陈家村的。说起来,那个姑娘跟胡氏家还有些渊源。这姑娘姓陈,是胡氏丈夫的奶奶的姐姐的女儿的外孙女,就是胡氏丈夫的远房(特别远)表侄女。
姑娘叫陈百合,父亲是个老秀才。久考不中,家中贫困,就放弃科考,在村子里开了间私塾,靠教书为生。虽说只是秀才,但朝廷对秀才还是有优惠政策的,秀才名下的土地(不得超过三百亩)不用交税,超过三百亩的照常交税。
陈秀才在村子里的私塾不仅能糊口,还能余些钱。这年头,能上的起私塾的家里不说富足,也能过的去。所以陈秀才家里的地都是佃给佃户种的,每年交些地租就行。
陈百合是陈秀才的小女儿,上面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家里就偏疼些。从小不说娇惯着长大,但是也是娇养着的。
“金婶子,这样的人你说给阿林,怕是不合适吧”杨氏一听就皱眉,这娇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自家这情况,娶回来不是个负担吗!
↑返回顶部↑
这个是李林一辈子的事,所以杨氏就在李林休假回家的时候跟他说了这个事。还交代他:“要是有那称心的你就给娘说,娘去看看。”
把李林给闹了个大红脸。“娘,你说啥呢。”说是这么说,对于杨氏要给他说媳妇的事倒是没有拒绝。村子里像他这么大的定亲的多,连孩子都有了的也数的过来。
“二娘,在家吗”
“唉,在呢,进来吧。”听见是金媒婆的声音,杨氏笑着把金媒婆迎进门,“今儿个来是有消息了”
“这话说得,没事我就不能来坐坐”金媒婆板起脸,眼里的笑意却暴露了她,“不过还真叫你说对了,还真是有消息了。”
“能,没事也欢迎你来坐坐,聊聊天呗。”杨氏给金媒婆看茶,“既来了,就给我仔细说说。”
“唉,对你肯定仔细了,前几天得的信,我特意多费了些时日给你打听清楚了这事。这不,一弄明白我就来了。”
“知道你实诚,这事交给你啊我放心。”杨氏笑着嗔了金媒婆一眼,“快,给我说说,那姑娘哪的人,家里情况怎么样”
“别急啊,这不就来说了么。”
这金媒婆给说的姑娘是陈家村的。说起来,那个姑娘跟胡氏家还有些渊源。这姑娘姓陈,是胡氏丈夫的奶奶的姐姐的女儿的外孙女,就是胡氏丈夫的远房(特别远)表侄女。
姑娘叫陈百合,父亲是个老秀才。久考不中,家中贫困,就放弃科考,在村子里开了间私塾,靠教书为生。虽说只是秀才,但朝廷对秀才还是有优惠政策的,秀才名下的土地(不得超过三百亩)不用交税,超过三百亩的照常交税。
陈秀才在村子里的私塾不仅能糊口,还能余些钱。这年头,能上的起私塾的家里不说富足,也能过的去。所以陈秀才家里的地都是佃给佃户种的,每年交些地租就行。
陈百合是陈秀才的小女儿,上面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家里就偏疼些。从小不说娇惯着长大,但是也是娇养着的。
“金婶子,这样的人你说给阿林,怕是不合适吧”杨氏一听就皱眉,这娇小姐,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自家这情况,娶回来不是个负担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