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6 / 7)
卫启沨暗笑,卫启泓从前站得太高了,以致于懒得动脑子,认为任何优待都是理所当然的,如今从云端跌入泥淖,倒也有些开窍的样子,性情瞧着也不似从前那样莽撞了。
失去了之后才知道珍惜,这是多数人的通病。
弹劾卫启濯的事不断发酵,永兴帝在被雪片似的奏章围攻了一轮又一轮之后,终于忍无可忍,派人快马加鞭去将卫启濯宣召回京,着工部侍郎去替代他的差事。
然而传命的人尚未出京,就传来一个消息,荆襄地震了。
☆、第157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荆襄是个模糊的区域, 后世的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四省交界处便是荆襄平原, 那里因是多省交界,属于三不管地带,因而四面八方的流民都往那里涌。
流民问题向来是皇帝的一块心病, 因为流民极易暴动, 又不好辖制,常常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边的平息下来那边的又冒上来。所以永兴帝一听闻荆襄地震, 首先想到的就是流民这个隐患。
荆襄流民前些年才闹过一场, 眼下若是因为受灾, 再度闹出什么乱子,那可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据奏报来看, 这场地震震动颇大,出了事自然就要赈灾,但这个赈灾的人选就要仔细考量了, 因为一个赈不好就变成平叛了。
既能赈灾又能平叛,兼且还对流民问题有见地的, 放眼朝堂,实在寥寥可数。
永兴帝头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卫启濯。卫启濯头先在山东时两次平定流民, 第一次还是在未入仕的情况下, 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庠生,就已经能够从旁协助总兵孟元庆平叛了。第二次更是调遣有度, 平息了一场跨省的流民暴-乱。
荆襄流民向来都令朝廷头疼, 廷议上对于钦差人选问题更是莫衷一是。最终永兴帝拍板表示让现如今正在湖广盘桓的卫启濯来接手这个差事, 依旧让工部的人去接替卫启濯目前手头的事。
众皆哗然。
皇帝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把这份差事交给卫启濯,就意味着将来兴许还要调兵给他,若是已经不信任卫启濯了,那这做法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若是还信任卫启濯,为何之前又要将他调回京。
萧槿也不太明白皇帝的心态。不过她比较关心另一件事,那便是卫启濯恐怕要因此晚归了。她不知道这是否会打乱他的计划,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会为他带来什么转机,她就是担心他会重蹈前世的覆辙。
↑返回顶部↑
失去了之后才知道珍惜,这是多数人的通病。
弹劾卫启濯的事不断发酵,永兴帝在被雪片似的奏章围攻了一轮又一轮之后,终于忍无可忍,派人快马加鞭去将卫启濯宣召回京,着工部侍郎去替代他的差事。
然而传命的人尚未出京,就传来一个消息,荆襄地震了。
☆、第157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荆襄是个模糊的区域, 后世的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四省交界处便是荆襄平原, 那里因是多省交界,属于三不管地带,因而四面八方的流民都往那里涌。
流民问题向来是皇帝的一块心病, 因为流民极易暴动, 又不好辖制,常常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边的平息下来那边的又冒上来。所以永兴帝一听闻荆襄地震, 首先想到的就是流民这个隐患。
荆襄流民前些年才闹过一场, 眼下若是因为受灾, 再度闹出什么乱子,那可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据奏报来看, 这场地震震动颇大,出了事自然就要赈灾,但这个赈灾的人选就要仔细考量了, 因为一个赈不好就变成平叛了。
既能赈灾又能平叛,兼且还对流民问题有见地的, 放眼朝堂,实在寥寥可数。
永兴帝头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卫启濯。卫启濯头先在山东时两次平定流民, 第一次还是在未入仕的情况下, 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庠生,就已经能够从旁协助总兵孟元庆平叛了。第二次更是调遣有度, 平息了一场跨省的流民暴-乱。
荆襄流民向来都令朝廷头疼, 廷议上对于钦差人选问题更是莫衷一是。最终永兴帝拍板表示让现如今正在湖广盘桓的卫启濯来接手这个差事, 依旧让工部的人去接替卫启濯目前手头的事。
众皆哗然。
皇帝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把这份差事交给卫启濯,就意味着将来兴许还要调兵给他,若是已经不信任卫启濯了,那这做法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若是还信任卫启濯,为何之前又要将他调回京。
萧槿也不太明白皇帝的心态。不过她比较关心另一件事,那便是卫启濯恐怕要因此晚归了。她不知道这是否会打乱他的计划,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会为他带来什么转机,她就是担心他会重蹈前世的覆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