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6 / 7)
周源又开始纠结起来。胡东东调查到的这些信息,跟严毅的故事出入实在太大。周源肯定是相信胡东东的,但毕竟消息源单一,光靠镇上老头们的聊天儿就完全否定严毅这个人,似乎也有些不够。
“老胡,还有其他的吗?”
“当然有。既然有了线索,我怎么可能就这么善罢甘休。继续打听后才知 道,这镇子上有一个老人居然是当年厂里的工人,参加过好几起具体的运动。当年他虽然没去那个仓库,但是也算是间接参与者。哦,那老头姓赵,当地都叫他老赵头,住在镇子最南边。我本来想去老赵头家再问点细节,结果那老赵头没在家,害得我等了半天。”
“哥们儿,多谢。得亏有你在,才能这么快梳理出这么多线索。”周源感激地说道,“那现在怎么办?”
老胡摇摇头:“明天我去找老赵头。另外我准备从林河那条线再查查。至于严毅,他要对你做什么治疗,先不要答应,一定要等陆明回来再说。”
周源也是这样想的。种种迹象都说明,严毅一定还掌握着一些他们不知道的秘密。不过也没必要闹僵。
第二天一早,周源和胡东东两个人送陆明到镇上,然后陆明坐早班车去百源市,不过是直接去成都,再坐下午的飞机回北阳市,这样虽然行程比较绕,但比来时要快很多,当天晚上就能到家了。送到车站后,周源交给陆明一个装着些炮制好的角儿根的真空袋,给他说了自己的想法,请他回去帮忙分析一下,如果真的像当地偏方说的那样止血收创的效果不错,自己真可以考虑做做这个生意。
陆明答应下来,只说了句:“这个总比开黑车好。”
送走陆明后,老胡带着周源先去镇上买了两瓶酒,然后找到了那个老赵头家。老胡告诉老头自己两人是记者,要来采访当年三线建设的一些事情。老赵头丝毫没有怀疑,和老胡聊得很是投机,硬把他们留下来在家吃午饭。
于是在酒桌上,有关当年这件事的细节,周源和老胡从老赵头这里听到了另外一个版本。
老赵头当年也是招工来到这荒山野岭的,只是当时招工范围是在整个四川境内,他和严毅不是一个地方的人,所以相互并不认识。原来老赵头当年来到这里,和一个姑娘互有好感,那姑娘也是厂子里的工人,只是刚刚情愫朦胧的时 候,运动就开始了。老赵头凭着一腔热血加入了一个叫“农工会”的派别,这 “农工会”人数不多,但是一直和“井冈山”的关系不错。虽然是两个不同派别,但也算是盟友,行动起来也都听从“井冈山”的领导。到这里,他说的和严毅大致上差不多。
最后一次“井冈山”和“红工联”火并的事,老赵头差一点儿就参与了。但那一次要去的时候,却被那姑娘给拦下了。
那姑娘不知道从哪儿得到的消息,知道这些人冲击了部队营地,拿到了枪,于是特地赶来劝了老赵头很久。那姑娘属于那年代没有被冲昏头脑的少部分人,她的想法很简单,即便武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抛去大家敌对的立场不谈,互相攻击的行为终究是内部争斗。当她知道“井冈山”的枪是从部队抢来的,开始觉得恐惧,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冲突范畴。所以她也希望老赵头冷静下来,考虑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可是当时的老赵头哪里听得进去?年少轻狂满腔热血,心里又觉得自己站在了正义的一方,所以老赵头痛斥那姑娘觉悟低,对于坏分子就要全力打击,否则就是背叛革命。
两个人就着各自的立场争论了很久,依旧僵持不下。后来老赵头越发言辞激烈,甚至指责那姑娘就是为了明哲保身,是自私,是背叛革命,这种思想要不得。
姑娘被他这样指责,最后失望地哭着离开了。老赵头当时也有点犹豫追不追上去,可是一想到“井冈山”和“农工会”的兄弟们还在为了革命而奋斗,自己却在这里风花雪月,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不过当老赵头赶到那间仓库所在的地 点时,一切已经结束了。
↑返回顶部↑
“老胡,还有其他的吗?”
“当然有。既然有了线索,我怎么可能就这么善罢甘休。继续打听后才知 道,这镇子上有一个老人居然是当年厂里的工人,参加过好几起具体的运动。当年他虽然没去那个仓库,但是也算是间接参与者。哦,那老头姓赵,当地都叫他老赵头,住在镇子最南边。我本来想去老赵头家再问点细节,结果那老赵头没在家,害得我等了半天。”
“哥们儿,多谢。得亏有你在,才能这么快梳理出这么多线索。”周源感激地说道,“那现在怎么办?”
老胡摇摇头:“明天我去找老赵头。另外我准备从林河那条线再查查。至于严毅,他要对你做什么治疗,先不要答应,一定要等陆明回来再说。”
周源也是这样想的。种种迹象都说明,严毅一定还掌握着一些他们不知道的秘密。不过也没必要闹僵。
第二天一早,周源和胡东东两个人送陆明到镇上,然后陆明坐早班车去百源市,不过是直接去成都,再坐下午的飞机回北阳市,这样虽然行程比较绕,但比来时要快很多,当天晚上就能到家了。送到车站后,周源交给陆明一个装着些炮制好的角儿根的真空袋,给他说了自己的想法,请他回去帮忙分析一下,如果真的像当地偏方说的那样止血收创的效果不错,自己真可以考虑做做这个生意。
陆明答应下来,只说了句:“这个总比开黑车好。”
送走陆明后,老胡带着周源先去镇上买了两瓶酒,然后找到了那个老赵头家。老胡告诉老头自己两人是记者,要来采访当年三线建设的一些事情。老赵头丝毫没有怀疑,和老胡聊得很是投机,硬把他们留下来在家吃午饭。
于是在酒桌上,有关当年这件事的细节,周源和老胡从老赵头这里听到了另外一个版本。
老赵头当年也是招工来到这荒山野岭的,只是当时招工范围是在整个四川境内,他和严毅不是一个地方的人,所以相互并不认识。原来老赵头当年来到这里,和一个姑娘互有好感,那姑娘也是厂子里的工人,只是刚刚情愫朦胧的时 候,运动就开始了。老赵头凭着一腔热血加入了一个叫“农工会”的派别,这 “农工会”人数不多,但是一直和“井冈山”的关系不错。虽然是两个不同派别,但也算是盟友,行动起来也都听从“井冈山”的领导。到这里,他说的和严毅大致上差不多。
最后一次“井冈山”和“红工联”火并的事,老赵头差一点儿就参与了。但那一次要去的时候,却被那姑娘给拦下了。
那姑娘不知道从哪儿得到的消息,知道这些人冲击了部队营地,拿到了枪,于是特地赶来劝了老赵头很久。那姑娘属于那年代没有被冲昏头脑的少部分人,她的想法很简单,即便武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抛去大家敌对的立场不谈,互相攻击的行为终究是内部争斗。当她知道“井冈山”的枪是从部队抢来的,开始觉得恐惧,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冲突范畴。所以她也希望老赵头冷静下来,考虑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可是当时的老赵头哪里听得进去?年少轻狂满腔热血,心里又觉得自己站在了正义的一方,所以老赵头痛斥那姑娘觉悟低,对于坏分子就要全力打击,否则就是背叛革命。
两个人就着各自的立场争论了很久,依旧僵持不下。后来老赵头越发言辞激烈,甚至指责那姑娘就是为了明哲保身,是自私,是背叛革命,这种思想要不得。
姑娘被他这样指责,最后失望地哭着离开了。老赵头当时也有点犹豫追不追上去,可是一想到“井冈山”和“农工会”的兄弟们还在为了革命而奋斗,自己却在这里风花雪月,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不过当老赵头赶到那间仓库所在的地 点时,一切已经结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