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嗯,应该会去,让我再想想。”方子茗答道。

  *

  顾青云最终在七十三岁那年正式致仕,这一年,顾传恪三十三岁,刚刚金榜题名,考上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上值。想到两个儿子和大孙子都在官场,他就当机立断地退下来,不顾皇帝的挽留。

  在家中休息不到两个月,在皇家书院山长的劝说下,顾青云再次执起教鞭到书院教书。

  顾青云八十三岁时,顾家已经是五世同堂,这一年殿试后的荣恩宴,时隔六十年他作为特邀宾客再次参加,与重孙子一起,羡煞世人,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整个大夏朝三百多年的历史里,只有不到三十人获此殊荣。

  致仕后,顾青云仍然没有放弃研究数学等自然学科,他一生桃李满天下,所带领的城南四合院逐渐成为夏朝最初的研究院。这里的人奉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理念,讲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时刻保持和其他强大国家接轨,学习先进理论。

  在顾青云不在后,研究院由他的弟子张振之负责,之后是他最小的关门弟子方琛继承和发展。由于有商家的大方赞助,研究院研究出不少利国利民的器具,遇到难题时,甚至还与朝廷的工部、翰林院联合起来,共同攻克。

  又由于坚持锻炼,生活规律,饮食清淡,注重养生,顾青云享寿一百二十二岁,含笑而终,是全国闻名的寿星,也是史上有准确记载的长寿之人。

  *

  顾青云一百一十九岁那年,他依然在京城居住。这时顾家已经七世同堂,单是他这一支的子孙已经达到两百多人,要不是他记忆仍旧清晰,还真记不住那么多人。

  这一年,蒸汽机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大夏在海外占据了一些岛屿和土地,国力强大,国家繁荣昌盛。

  过一百二十岁整寿那一天,来顾家老宅祝寿的人挤满了整条街道,一片热闹非凡。

  这天一大早,顾青云睡不着就早早起来,他先在后院打完一套拳,又绕着他种植的瓜果花木溜达几圈,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他深吸了口气,表情舒展。

  “爹,你怎么又起那么早?”顾永辰从他后边慢吞吞走来。

  顾青云转头看他,见他走路慢悠悠的样子,忍不住取笑道:“咱们到底谁是父子?我早就说过了,要注意锻炼身体,不能整天坐着,偏你们不信,现在好了,我走起路来比你还快,咱们站在一块儿还不知道谁扶着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