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东临学宫可以说是她带出来的衍生产物。

  董慈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因为当时来的时候老馆长也说过,让始皇帝抽空关心精神文明建设。

  可就像赵政说的,秦国的风气改变了, 必然会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朝堂国策, 尤其这是一个士人的时代。

  不可富贵, 不可评判,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

  这是秦国法令对士人的要求,这也是秦国文明风华萧条的原因之一。

  可现在的秦国分明不是这样了。

  联名上书这件事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她当时忐忑不安, 甚至都做好了自己出钱雇佣这二十万兵俘驻边修长城的打算。

  但这件事赵政甚至都连问都没问她一句就很好的解决了。

  赵政应了士子的请求善待战俘这件事只是导火索, 在天下百姓和士人心里掀起了一层风浪,接着赵国时疫燕国大灾秦国慷慨相救激化了这层风浪,天下士人百姓为之震动,在吕不韦著书立说这当口,爆发了一股空前的学[潮盛况……

  贤臣良将的出现只是偶然,也是必然。

  但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 都是历史中的一部分。

  赵政说了很多事, 听起来似乎和她没什么关系,但追本溯源或多或少都跟她沾了边。

  在她沉浸在吕氏春秋的编著中,震撼于各家学派的思想碰撞时,秦国已经发生这么多变化了。

  赵政的声音远远近近地听不清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