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连见面都成了奢侈,成亲就更不知道还在何年何月了,至少两家人暂时都没有把这项提上日程。

  李氏琢磨着,未来姑爷说不定像他们家延宁一样,也等着先考完科举再成家,至少得先把乡试给考了吧?这样也好,青青又可以多留一年了。

  江景行回江南,是跟刘延林和刘延根一块动身的,因为可以同一段路再分开,而且两家就要成为亲家了,他们路上也好互相照应。

  叫刘延林和刘延根现在回家,是刘大爷的意思,早在刘延宁高中状元后,他就立刻写了书信送回家,解释了不能回去的原因,顺便也请刘大爷他们来京城。他如今在京里做官,可以说是已经安定下来了,接家中长辈来京,也算是尽了孝道。

  刘大爷却放心不下家里一摊子事,现在不像以往,几亩地说撒手就撒手,他们和张家的生意越做越大,不说日进斗金,但也是不愁吃喝,就凭孙子的那些俸禄,要把他们一大家子接到京里去,只怕吃喝都够呛。

  反正孙子在京城,又不会跑,他们什么时候去享福都成,倒不如趁现在还干得动,再攒几年家底。

  刘大爷和几个儿子一商量,决定暂时不去京里了,主要家里的娘们还在互相别苗头,他和老婆子要不在家盯着,还不得闹翻天?到时候生意也别想做了。

  这回叫刘延林和刘延根回家,是为了让他们把各自的媳妇孩子接到京里去。

  既然他们走不开,也就只有这兄弟俩能在京里帮衬着刘延宁了,刘青和李氏都是女子,指望不上她们去办什么事。

  再加上张家那边也决定下来了,要在京里也开几间铺子,这些事总不能让刘延宁一个官老爷去插手,还是叫刘延林和刘延根照应着才好,刘大爷估摸着,这两个孙子怕也要长住京城了,他们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大的小孩还不会走路,小的刚成亲不久,总不能叫他们小夫妻天天见不着面,所以尽管王氏和安氏颇有微词,刘大爷还是压着叫两个孙媳妇都收拾行李,等刘延林哥俩一到家,就随他们北上。

  老家有人欢喜有人愁,京里这边就是喜气洋洋了,正如刘青预料的那般,教养嬷嬷一到他们家,差点没被她娘供起来。

  李氏激动,一是为了皇恩浩荡,二也是因为二太太的“用心”,她不是傻子,早前在侯府的时候,二太太态度总有些阴阳怪气,她还当是富贵人家瞧不上他们这样乡下人,江公子来提亲了以后,她才明白过来,二太太是对这桩婚事不满意呢。

  其实二太太瞧不上他们家也正常,侯府这样的门第,她自己都没想过要去高攀,当然这门料想不到的好事落到自家身上,李氏也没有因为担心二太太的态度就拒绝,她认为主要还是看江公子的意愿,从这些天里他频繁的来他们家,就能得出来,江公子自个儿是再满意不过的。

  世上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李氏也不敢奢求太多,不过从二太太进宫请了教养嬷嬷这上面看,她倒觉得对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或许二太太心里还瞧不上自家,可至少她愿意教青青,请了教养嬷嬷来,说明二太太心里也是盼着他们好的,这样的婆婆,可不比只知道刁难磋磨儿媳妇的婆婆好太多?

  李氏想想,又觉得安心了几分,竟帮着教养嬷嬷一起盯着刘青学规矩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