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6 / 7)
听柴荣说完这番话,众人才明白皇帝的用意,个个深以为然。
不久,也许考虑到寿州城防给后周军队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为了断绝后患,柴荣宣布将寿州府治迁到下蔡。淮南天堑,从此再不复存。
柴荣第二次南征,只一月有余,便妙手屠龙,大破南唐六万精兵,攻克寿州,荡平淮水,令质疑他发动征淮之战的反对者们统统闭上了嘴。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三月,柴荣任命向训为武宁节度使、淮南道行营都监,领兵戍守镇淮军,并伺机攻取濠州。自己则北返开封。淮南已成必胜之局,打扫战场的事儿就让向训等人去完成吧。毕竟,还有太多太多的大事等着他去做。
43 闪击濠州
回到开封,柴荣立即对此次南征中立下功劳的将领大加封赏。两次南征均有惊艳表现的赵匡胤成为最大的赢家,受封义成节度使。年仅三十岁便登上节度使的高位,赵匡胤令众人侧目,一举成为后周军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柴荣则再次一头扎进了纷乱的政务中,没日没夜,乐此不疲。但他没想到,他刚一离开,看似已无任何悬念的淮南战局却再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刘仁赡城破身死,李景达全军覆没,但淮南却似乎从不缺少独当一面的主角。这一次,时任濠州监军的郭廷谓站了出来。李景达在紫金山一败涂地之时,郭廷谓便曾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当时他亲率水师,朔江而上,企图突袭设在镇淮军的周军浮桥,但他的英勇壮举却遭到柴荣的当头棒喝,损兵折将,铩羽而归。郭廷谓只好退保濠州。濠州处淮水南岸,当南北要冲,在郭廷谓看来,只要濠州不失,便能在濠州、楚州一线重建防线,保留与敌军对抗的希望。
当年后梁太祖朱温曾出动大军,大举南征。淮南名将朱瑾正是在濠州、楚州之间的清口大破庞师古,令不可一世的朱温遭受惨败。郭廷谓相信,淮南战局成败的关键不在寿州,而在濠、楚。既然朱温那样的枭雄都能在濠州折戟沉沙,没有了柴荣的后周军队也没那么可怕。豪气满腔的郭廷谓对刺史黄仁谦说:“大人不要担心。周军看似势大,其实有软肋。我们只要集中濠州、楚州一带的兵力,找准机会,定能收复寿州,将周军聚歼于淮水!”黄仁谦目瞪口呆,没想到这种时候,郭廷谓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决心。黄仁谦不敢得罪监军,只好苦笑道:“齐王已全军覆没,周军旦夕可到濠州城下,局势如此凶险,莫非大人还有精囊妙计?”郭廷谓嘿嘿一笑:“大人忘了当年朱瑾在清口大破庞师古的旧事了?朱瑾能成大功,是利用了水势。以水为兵,一举淹掉了梁军主力。”黄仁谦不以为然道:“那是因为梁军屯兵低洼之地,又无防备,现在周军正在镇淮军新建浮桥,严防死守,哪里会有这样的机会!”
郭廷谓在案上徐徐展开地图,他的手指在标记着濠州的圆点上停了下来,然后沿着淮水那条弯弯曲曲的细线一路上行,直至淮水和涡水的交汇处。“大人请看,这是镇淮军,正是淮水与涡水交汇之处。周军在这里新建浮桥,所谋必大。敌军两次南犯,兵员及军需辎重均通过水路运输。如今周军在镇淮军大兴土木,必定想在此建成东进基地,觊觎濠州、楚州,一举吞掉整个淮南!”黄仁谦点点头:“监军大人说得没错。但我濠州区区万余人,又能如之奈何?”郭廷谓以拳击案,慨然道:“只要将军能借我舟兵二千,我必断其桥,屠其城,直抵寿州!”
黄仁谦面如土色。这郭廷谓可谓胆大包天,月前刚刚在镇淮军铩羽而回,现在竟然又想故技重施。“监军难道忘了上月在镇淮军之败……”黄仁谦忍不住嘀咕道。“哈哈!”郭廷谓也不生气,拍了拍黄仁谦的肩头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嘛!如今柴荣已北返,敌军中并无得力大将。再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正是我水师大展拳脚之时。此战若不胜,我当自投淮水,绝不独返!”
数日后,郭廷谓带着两千敢死队出发了。他们乘轻舟朔江而上,在滔滔淮水之间长途奔袭数百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镇淮军。柴荣临走之前,曾百般叮嘱,对这里的浮桥一定要严加防范,防止敌军偷袭。守桥将领不敢大意,派出精兵分别驻防浮桥南北,唯恐有失。但他防住了陆上,却忘记了水路。凌厉的江风中,数十艘快船冲破薄雾,斩浪而出,直扑浮桥。还没等守桥的周军回过神来,蘸着热油的火把已雨点般地掷到了桥上。火借风势,整座浮桥瞬间变成了火龙,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上扭曲着断裂成了数截。周军大溃,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郭廷谓并不满足仅仅毁掉浮桥。他带着士兵冲上江岸,一路杀进周军营帐。周军营寨被付之一炬,大量粮草辎重被毁。
遭受重创的周军,不敢再在镇淮军立足,只好退保定远(今安徽定远县)。周军在定远城外扎下连营,深壕高堑,严防死守。
但郭廷谓却并不准备就此罢手,他派出间谍伪装成商贩,潜入定远,打探周军底细。不久,间谍回报,周军约万人,统帅是后周武宁节度使武行德。郭廷谓笑道:“武行德,勇而缺谋,周兵可图也!”于是,郭廷谓又向黄仁谦借了三千人马,凑足五千精兵,一路开到定远寨外,依山衔枚,偃旗息鼓,设下埋伏。接着,他把花钱从当地招募的数千乡兵派上了阵。这些雇佣军全都穿上了南唐正规军的衣服,敲鼓展旗,热热闹闹地向定远寨进发。
武行德接到报告,亲自登上寨楼观察动静。看了半响,武行德“噗嗤”一下笑出了声。“贼军果然无人了,只剩下了这些乌合之众,竟然还敢前来攻寨!孩儿们,跟我杀出寨去,砍下他们的狗头,向皇上请功!”
周军一涌而出,把这群唐军杀了个落花流水。武行德杀得性起,一马当先,穷追不舍。刚追至山口,埋伏在山后的南唐精兵一涌而出,将追兵团团围住。一番混战之后,武行德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举目四顾,身边竟然已无一兵一卒。现在驱兵追杀,意气风发的人换成了郭廷谓。唐军一路杀到定远城外,把武行德苦心打造的定远寨掀了个底朝天。毁浮桥,破定远,郭廷谓之名一时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淮南的新旗帜。
↑返回顶部↑
不久,也许考虑到寿州城防给后周军队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为了断绝后患,柴荣宣布将寿州府治迁到下蔡。淮南天堑,从此再不复存。
柴荣第二次南征,只一月有余,便妙手屠龙,大破南唐六万精兵,攻克寿州,荡平淮水,令质疑他发动征淮之战的反对者们统统闭上了嘴。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三月,柴荣任命向训为武宁节度使、淮南道行营都监,领兵戍守镇淮军,并伺机攻取濠州。自己则北返开封。淮南已成必胜之局,打扫战场的事儿就让向训等人去完成吧。毕竟,还有太多太多的大事等着他去做。
43 闪击濠州
回到开封,柴荣立即对此次南征中立下功劳的将领大加封赏。两次南征均有惊艳表现的赵匡胤成为最大的赢家,受封义成节度使。年仅三十岁便登上节度使的高位,赵匡胤令众人侧目,一举成为后周军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柴荣则再次一头扎进了纷乱的政务中,没日没夜,乐此不疲。但他没想到,他刚一离开,看似已无任何悬念的淮南战局却再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刘仁赡城破身死,李景达全军覆没,但淮南却似乎从不缺少独当一面的主角。这一次,时任濠州监军的郭廷谓站了出来。李景达在紫金山一败涂地之时,郭廷谓便曾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当时他亲率水师,朔江而上,企图突袭设在镇淮军的周军浮桥,但他的英勇壮举却遭到柴荣的当头棒喝,损兵折将,铩羽而归。郭廷谓只好退保濠州。濠州处淮水南岸,当南北要冲,在郭廷谓看来,只要濠州不失,便能在濠州、楚州一线重建防线,保留与敌军对抗的希望。
当年后梁太祖朱温曾出动大军,大举南征。淮南名将朱瑾正是在濠州、楚州之间的清口大破庞师古,令不可一世的朱温遭受惨败。郭廷谓相信,淮南战局成败的关键不在寿州,而在濠、楚。既然朱温那样的枭雄都能在濠州折戟沉沙,没有了柴荣的后周军队也没那么可怕。豪气满腔的郭廷谓对刺史黄仁谦说:“大人不要担心。周军看似势大,其实有软肋。我们只要集中濠州、楚州一带的兵力,找准机会,定能收复寿州,将周军聚歼于淮水!”黄仁谦目瞪口呆,没想到这种时候,郭廷谓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决心。黄仁谦不敢得罪监军,只好苦笑道:“齐王已全军覆没,周军旦夕可到濠州城下,局势如此凶险,莫非大人还有精囊妙计?”郭廷谓嘿嘿一笑:“大人忘了当年朱瑾在清口大破庞师古的旧事了?朱瑾能成大功,是利用了水势。以水为兵,一举淹掉了梁军主力。”黄仁谦不以为然道:“那是因为梁军屯兵低洼之地,又无防备,现在周军正在镇淮军新建浮桥,严防死守,哪里会有这样的机会!”
郭廷谓在案上徐徐展开地图,他的手指在标记着濠州的圆点上停了下来,然后沿着淮水那条弯弯曲曲的细线一路上行,直至淮水和涡水的交汇处。“大人请看,这是镇淮军,正是淮水与涡水交汇之处。周军在这里新建浮桥,所谋必大。敌军两次南犯,兵员及军需辎重均通过水路运输。如今周军在镇淮军大兴土木,必定想在此建成东进基地,觊觎濠州、楚州,一举吞掉整个淮南!”黄仁谦点点头:“监军大人说得没错。但我濠州区区万余人,又能如之奈何?”郭廷谓以拳击案,慨然道:“只要将军能借我舟兵二千,我必断其桥,屠其城,直抵寿州!”
黄仁谦面如土色。这郭廷谓可谓胆大包天,月前刚刚在镇淮军铩羽而回,现在竟然又想故技重施。“监军难道忘了上月在镇淮军之败……”黄仁谦忍不住嘀咕道。“哈哈!”郭廷谓也不生气,拍了拍黄仁谦的肩头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嘛!如今柴荣已北返,敌军中并无得力大将。再说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正是我水师大展拳脚之时。此战若不胜,我当自投淮水,绝不独返!”
数日后,郭廷谓带着两千敢死队出发了。他们乘轻舟朔江而上,在滔滔淮水之间长途奔袭数百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镇淮军。柴荣临走之前,曾百般叮嘱,对这里的浮桥一定要严加防范,防止敌军偷袭。守桥将领不敢大意,派出精兵分别驻防浮桥南北,唯恐有失。但他防住了陆上,却忘记了水路。凌厉的江风中,数十艘快船冲破薄雾,斩浪而出,直扑浮桥。还没等守桥的周军回过神来,蘸着热油的火把已雨点般地掷到了桥上。火借风势,整座浮桥瞬间变成了火龙,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上扭曲着断裂成了数截。周军大溃,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郭廷谓并不满足仅仅毁掉浮桥。他带着士兵冲上江岸,一路杀进周军营帐。周军营寨被付之一炬,大量粮草辎重被毁。
遭受重创的周军,不敢再在镇淮军立足,只好退保定远(今安徽定远县)。周军在定远城外扎下连营,深壕高堑,严防死守。
但郭廷谓却并不准备就此罢手,他派出间谍伪装成商贩,潜入定远,打探周军底细。不久,间谍回报,周军约万人,统帅是后周武宁节度使武行德。郭廷谓笑道:“武行德,勇而缺谋,周兵可图也!”于是,郭廷谓又向黄仁谦借了三千人马,凑足五千精兵,一路开到定远寨外,依山衔枚,偃旗息鼓,设下埋伏。接着,他把花钱从当地招募的数千乡兵派上了阵。这些雇佣军全都穿上了南唐正规军的衣服,敲鼓展旗,热热闹闹地向定远寨进发。
武行德接到报告,亲自登上寨楼观察动静。看了半响,武行德“噗嗤”一下笑出了声。“贼军果然无人了,只剩下了这些乌合之众,竟然还敢前来攻寨!孩儿们,跟我杀出寨去,砍下他们的狗头,向皇上请功!”
周军一涌而出,把这群唐军杀了个落花流水。武行德杀得性起,一马当先,穷追不舍。刚追至山口,埋伏在山后的南唐精兵一涌而出,将追兵团团围住。一番混战之后,武行德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举目四顾,身边竟然已无一兵一卒。现在驱兵追杀,意气风发的人换成了郭廷谓。唐军一路杀到定远城外,把武行德苦心打造的定远寨掀了个底朝天。毁浮桥,破定远,郭廷谓之名一时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淮南的新旗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