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是李廷珪统领的控鹤都,孟昶最精锐的禁军!”一看见李廷珪的旗号,老将王景立刻做出了判断。他在凤翔屯兵多年,对后蜀军队的底细颇为了解。“我军已在威武城下苦战半月,人困马乏。敌军尽起精锐而来,士气正高,不如暂且休战不出,等待良机。”王景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向训,建议道。

  向训哼了一声。“我大军出关以来已有一月,至今滞留此地而不得进。再这样耗下去,只怕军粮不济,我军不战自败。敌军虽然号称精锐,但远道而来,必定疲惫,正可一鼓作气击溃之!”担心军粮只是向训的一个借口。他很清楚皇帝的脾气。出征之前,柴荣曾反复告诫,征讨关西四州应力求速战速决。如今出征已有一月,尚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威武城,如何向皇帝交差?

  “谁人愿为先锋,与敌一战?”向训巡视众将,厉声道。“末将愿往!”濮州刺史胡立站了出来。向训满意地一笑:“胡将军成大功,便在今日!”

  蜀、周两军主力的第一次正面对决开始了。烈日下,双方大军正相向而行,苍原之上,掀起漫天尘土。胡立是有备而来,他在阵前观察良久,早已发现敌军主将所在。擒贼先擒王,他决心集中兵力,攻击敌阵中央。

  两军即将相交,后周军队忽然分成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一起向敌阵中央发起了猛攻。向训微微点头。胡立在军中任排阵使,果然精通阵法,一下子便看准了对手的命门,痛下杀手。

  蜀军纵然精锐,也挡不住后周军队一轮又一轮的猛烈冲击。蜀军士兵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成排倒下,大阵已显崩溃之势。向训慢慢把手移向了腰间的剑柄。一旦胡立得手,他将亲率大军掩杀过去,将对手彻底终结。

  在周军的全力猛攻之下,蜀军大阵的中央正在剧烈收缩。不知不觉,周军主力已突入敌军腹心。胡立手握长刀,身先士卒,一路砍杀,挡者披靡。激战中,他已经看到了敌方的中军大旗,甚至看到了敌军主帅李廷珪冷冷的双眼。

  但转瞬之间,似乎一切都改变了。阵线在胡立眼中变得模糊起来,那面中军大旗正在诡异地摇动着,巨大的马蹄声轰然而起,几乎令胡立掉下马来。高彦俦、吕彦珂各领精骑,从左右两翼突然杀出,合击周军。

  “偃月阵!”向训听到王景发出了一声惊呼。他急忙抬眼望去,蜀军大阵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偃月形,宛如巨大的月轮,即将把冲进腹心的后周军队全部包围。向训心中暗暗叫苦。“鸣金收兵!”向训对着传令兵大喊起来。

  但已经来不及了。蜀军骑兵一出,很快就从两翼撕开了巨大的缺口,周军方阵一触即溃。胡立疯狂地挥刀砍杀,但他绝望地发现四周的敌军越杀越多,而身边的部下却纷纷倒下。数支长枪穿透了胡立的战甲,他手中的长刀飞了出去,一头栽倒马下。当落日的余晖洒向这片浸透鲜血的战场,只剩下遍野的尸体和丢弃一地的军旗。

  柴荣听着王溥用低沉的声音报告着凤州的战事,眉头越皱越紧。威武城一战,西征军大败,甚至连濮州刺史胡立这样的高级将领也落入敌手。看起来,孟昶已经祭出了自己的王牌——最精锐的禁军控鹤都。西征军前途堪忧。柴荣摇摇头,他没想到,还没有看到凤州的城门,自己寄予厚望的向训、王景便已陷入困境。莫非登基之后的第一次主动出击竟要以这样的惨败收场?

  更多的坏消息传到了开封。来自成都的密报说,孟昶已经派遣特使分赴北汉、南唐,请求他们乘机出兵攻击中原,而北汉主刘承钧、南唐主李璟都满口答应。如果这两家真的大举出兵,柴荣将骤然面对西、南、北三路的夹击,不但西征之事顿成画饼,甚至刚刚安定不久的后周王朝都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令柴荣不安的事还在不断发生。西征失利的战报传回京城,立刻在朝廷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从关中到凤州前线,道路崎岖,粮草辎重转运极为艰难。为了支持西征战事,各州县官员压力巨大,暗中已有不少抱怨声。如今战事陷入僵局,官员们更忍不住了,纷纷向朝廷施加压力,请求罢兵之声络绎不绝。朝会上,范质、李谷两位宰相带头站出来发难。既然战事不利,速战速决已不可能,不如暂且罢兵,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兴兵不迟。如强行用兵,恐耗费巨大,结怨民间,刚刚出现的复兴势头,甚至可能因此逆转。这两人都是朝中一言九鼎的重臣,代表了朝中相当数量大臣的意见。话说得如此之重,柴荣不得不认真面对。而另一位宰相王溥则默然不语。出征的主将是他极力举荐的,如今打了败仗,自然也丧失了说话的底气。

  看着众说纷纭的满朝文武,柴荣感到前所未有的急躁和焦虑。如果夺取一个小小的凤州都要看别人脸色行事,都要耗费连年日久,那光复燕云十六州,扫平四方割据,恢复盛唐疆域呢,岂不是痴人说梦?难道,他和郭威,父子两代孜孜不倦的努力,最终只是镜花水月,只是历史的笑话吗?

  “啪!”柴荣猛击龙椅,霍然起身。正议论纷纷的各位大臣一震,个个呆若木鸡。他们谁都没见过柴荣当众发这么大的火。难道,这位为了推行强国之道敢亲手毁佛的皇帝,终于要被压力击垮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