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杀戮转瞬即至,刀光凌厉而纷乱,后周士兵人仰马翻,鲜血飞溅。李筠的脸变得苍白。他的军队正散布在原野上,毫无防备,在契丹骑兵凶悍的突袭之下,现在都成了待宰的羔羊。

  “史将军!史将军……”亲兵指着远处,惊恐地吼叫起来,就像看见了恶魔一般恐惧。李筠抬眼望去,一员辽将正洋洋得意地举着长矛,矛尖上挑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毫无疑问,那正是失踪的史彦超。后周将士们的斗志彻底崩溃。在辽军骑兵如狂风暴雨般的袭击中,他们要么身首异处,要么落荒而逃。

  夕阳染红了忻州城外的原野,一直严阵以待的符彦卿、张永德终于见到了他们苦苦等待的骑兵部队。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衣甲破烂,全身浴血的士兵,个个垂头丧气,惊魂未定。一望而知,他们刚刚遭到了可怕的袭击。张永德心急如焚,他纵马挥鞭,扑到李筠面前,厉声喝问:“战况如何?辽军到了何处?”

  李筠的脸白得像一张纸。他直勾勾地盯着张永德,喃喃道:“全师几乎覆没,史彦超……史彦超战死……”说完,他终于再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放声痛哭起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队瞬间从大胜到大败,那是何等的沮丧与痛苦。

  众人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前方又是一阵骚动。地平线上,竟然已经出现了辽军的黑色大旗,在夕阳下分外恐怖。而从东到西,竟已处处是契丹骑兵诡异的身影。符彦卿仰天长叹。骑兵部队丧失殆尽,他已经失去了和辽军正面对决的能力。现在不仅围剿辽军成了泡影,还得提防自己被契丹人包围。

  萧萧晚风,血色残阳,这支孤立无援的后周军队,在忻州城外的身影竟如此落寞。

  13 崛起的序曲

  骑兵军团被歼,使符彦卿彻底失去了在广阔平原上与辽军对决的资本。面对步步进逼的辽军骑兵,符彦卿被迫退守忻州。契丹人充分发挥了擅长机动作战的优势,在被动局势下一举诱歼了后周骑兵,把主动权重新控制在自己的马蹄之下。辽军一战得势,立即呼啸而来,控制了从忻州到代州之间的广阔原野。忻州城外,辽军游骑四出,马蹄和唿哨声此起彼伏,摆出一副大军压境的态势。符彦卿军心大乱,只能龟缩在忻州孤城之中,动弹不得。

  北线失利的消息传到太原城下,柴荣心如刀绞。损失几千骑兵倒不是什么要命的事,但猛将史彦超的战死实在令他难以接受。高平之战,他一口气斩杀樊爱能、何徽等大小将领七十多人,为的就是提拔自己看中的将领,重整军队。史彦超忠勇坚定,又擅骑兵作战,是自己极为喜欢的将领,没想到正值用人之际,却痛失良将。

  也许是老天感应,噩耗传来之时,太原一带忽然天降大雨,整日不绝。连绵的大雨严重影响了后周军队的部署,攻城只好暂停。整整三天,柴荣呆在军帐内,茶饭不思。

  帐外的雨声越来越大,柴荣挑开帐帘,呆呆地看着迷蒙的雨幕。自随同郭威从军以来,他还从未有过如此沮丧失意之时。即使是四年前,他的全家在开封惨遭汉隐帝刘承祐杀戮,他也未曾有过这样的失落。那时的他,骤闻噩耗,更多的是悲愤,是对时局的忧虑,是复仇的急切。而现在,他却觉得自己被放入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荒野中,头顶没有一丝星光,周围没有一点声音,孤独而无助。他知道,绝不仅仅是因为史彦超的战死,也不仅仅是因为符彦卿的兵败。他曾经无比接近一个华丽的梦想,但伸手才发现,那不过是自己的幻觉,那个梦,其实离自己渺若星辰。

  出征之前,冯道冷嘲热讽,他对自己的决策却从未动摇。高平大战,过程虽然凶险,但取得了辉煌的大胜。而反攻北汉之际,当地老百姓的欢呼雀跃更令他激情澎湃。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他萌发了要一举荡平北汉,将契丹人彻底逐出河东的想法。

  但没想到,围攻太原以来,先后投入兵力十余万,调动从河中到关东的各地民伕更达数十万之众,半个月下来,攻城屡屡受挫,毫无进展。符彦卿部又在占据主动的情况下惨遭翻盘,兵败忻州,战事变得岌岌可危。现在雨季又到,补给将更加困难,如果辽军大举南下,全军危矣。

  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是什么让自己在大获全胜之后又陷入到如此困境?柴荣在头脑里一遍又一遍回放着自出征以来的每一件事,试图从中找到解读疑问的钥匙。

  出征前以冯道为代表的朝臣们的态度;高平之战中突然崩溃的右翼;行军路上泪流满面,箪食壶浆相迎的老百姓;忻州城外全军覆没的后周骑兵;大雨中艰难跋涉,运送补给的民伕……这一切如拼图般在柴荣头脑中萦绕,盘旋,渐渐聚合成了一副巨大的图景。柴荣叹了口气。一切的偶然背后都有必然。从主动到被动,从大胜到受挫,都有更深的原因。现在的后周王朝,还远远没有实力一口吃掉北汉,击败契丹。强大的军队,强盛的国力,得力的人才,振奋的人心,这一切远远不是杀几个临阵逃脱的大将就可以改变的。他需要的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