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7)
一匹又一匹的快马顶着飘飞的大雪从开封皇城内疾奔而出。“天雄节度使符彦卿为帅、镇宁节度使郭崇威为副,即刻领兵从磁州出击,切断北汉军退路!”
“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为帅,保义节度使韩通为副,即刻领兵从晋州出击,阻击敌军南下!”
“宁江节度使樊爱能、清淮节度使何徽及、义成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各统本部军马领兵急赴泽州待命!”
“宣徽使向训监督各部,不得有误!”
柴荣的诏令一封接着一封。命令简洁而明确。整个中原沸腾了。各方军队开始迅速集结,隆隆开进。
“钦命冯道护送太祖灵柩前往山陵,郑仁诲为东京留守。”这是柴荣发出的最后一封诏书。所有人都明白了,以护灵为名义调开固执的老臣冯道,皇帝这是铁了心要御驾亲征,与汉、辽联军决死一战!
柴荣布下的大网正急速向潞州一带的敌军合拢。
符彦卿部从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北上,穿越太行山脉,直逼汉、辽联军的后路;王彦超部集中了河中军主力,从晋州(山西省临汾市)东进,逼近阴地关;而其他各路后周军队则源源不断地向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云集。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柴荣在开封誓师,正式出兵。他最信任的三名禁军将领赵匡胤、张永德、马全义全部随行。这一战,柴荣几乎集中了后周所有的精锐兵力。他一出手,便无疑反顾地把自己放到了悬崖边上。
柴荣很清楚,他已经压上了全部筹码。潞州城下即将爆发的那场大战,将决定后周王朝未来的命运,要么分崩离析,要么重燃希望。也许,这并不是他和对手决战的最佳时机,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他都远远还没有准备好。但时局如此,远非他能够控制。他相信,不管是后汉皇帝刘崇,还是契丹猛将杨衮,都不会预见到初登皇位的他会突然倾举国之兵,御驾亲征。出其不意,这对他来说或许是唯一的利好,他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优势。
大军一出城,柴荣立即下令,全军疾行,日夜兼程。仅仅五天时间,后周军队已经向西疾驰了五百余里,到达怀州(今河南省沁阳市)。
在携带大量辎重的情况下每天行军百里,让很多将士吃不消了。禁军将领赵晁偷偷找到柴荣身边的侍官郑好谦说:“现在敌军气势正盛,我军应该稳健持重。皇上性子太急,这样一味冒进恐怕不是办法,你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应该找机会劝劝他。”郑好谦不懂军事,一听赵晁这话好像挺有道理,急忙跑到柴荣面前劝谏。
柴荣勃然大怒。他知道郑好谦从没上过战场,根本不懂行军打仗之事,现在说出这样的话来,必然是受军中将领支使。一番威逼之下,郑好谦终于把赵晁供了出来。柴荣二话不说,立即把赵晁、郑好谦抓捕下狱。
消息一出,全军大震。一个是禁军将领,一个是皇宫内侍,皇帝为了急行军,毫不犹豫地处置两名亲信,决绝之心,可见一斑。没有人敢再有疑虑。无论如何,他们都只有跟着皇帝,把即将爆发的那场大战当作人生中最后的战役。
10 高平之战
↑返回顶部↑
“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为帅,保义节度使韩通为副,即刻领兵从晋州出击,阻击敌军南下!”
“宁江节度使樊爱能、清淮节度使何徽及、义成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各统本部军马领兵急赴泽州待命!”
“宣徽使向训监督各部,不得有误!”
柴荣的诏令一封接着一封。命令简洁而明确。整个中原沸腾了。各方军队开始迅速集结,隆隆开进。
“钦命冯道护送太祖灵柩前往山陵,郑仁诲为东京留守。”这是柴荣发出的最后一封诏书。所有人都明白了,以护灵为名义调开固执的老臣冯道,皇帝这是铁了心要御驾亲征,与汉、辽联军决死一战!
柴荣布下的大网正急速向潞州一带的敌军合拢。
符彦卿部从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北上,穿越太行山脉,直逼汉、辽联军的后路;王彦超部集中了河中军主力,从晋州(山西省临汾市)东进,逼近阴地关;而其他各路后周军队则源源不断地向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云集。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柴荣在开封誓师,正式出兵。他最信任的三名禁军将领赵匡胤、张永德、马全义全部随行。这一战,柴荣几乎集中了后周所有的精锐兵力。他一出手,便无疑反顾地把自己放到了悬崖边上。
柴荣很清楚,他已经压上了全部筹码。潞州城下即将爆发的那场大战,将决定后周王朝未来的命运,要么分崩离析,要么重燃希望。也许,这并不是他和对手决战的最佳时机,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他都远远还没有准备好。但时局如此,远非他能够控制。他相信,不管是后汉皇帝刘崇,还是契丹猛将杨衮,都不会预见到初登皇位的他会突然倾举国之兵,御驾亲征。出其不意,这对他来说或许是唯一的利好,他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优势。
大军一出城,柴荣立即下令,全军疾行,日夜兼程。仅仅五天时间,后周军队已经向西疾驰了五百余里,到达怀州(今河南省沁阳市)。
在携带大量辎重的情况下每天行军百里,让很多将士吃不消了。禁军将领赵晁偷偷找到柴荣身边的侍官郑好谦说:“现在敌军气势正盛,我军应该稳健持重。皇上性子太急,这样一味冒进恐怕不是办法,你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应该找机会劝劝他。”郑好谦不懂军事,一听赵晁这话好像挺有道理,急忙跑到柴荣面前劝谏。
柴荣勃然大怒。他知道郑好谦从没上过战场,根本不懂行军打仗之事,现在说出这样的话来,必然是受军中将领支使。一番威逼之下,郑好谦终于把赵晁供了出来。柴荣二话不说,立即把赵晁、郑好谦抓捕下狱。
消息一出,全军大震。一个是禁军将领,一个是皇宫内侍,皇帝为了急行军,毫不犹豫地处置两名亲信,决绝之心,可见一斑。没有人敢再有疑虑。无论如何,他们都只有跟着皇帝,把即将爆发的那场大战当作人生中最后的战役。
10 高平之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