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军对阵,老油条慕容彦超一眼就看出了对手的不凡实力。郭威、王峻、郭崇威、曹威,个个都是威震中原的名将,而他们手下那支雄兵,更转战河东、河中、河朔,血战无数,历经磨砺。这样的对手,怎么可能大喝两声,便可令其倒下?冷汗浸透了慕容彦超紧握缰绳的手。在皇帝面前,他已经把牛皮吹上了天。而皇帝现在就在后面期待着他的华丽演出,这场戏该怎么演下去?

  皇帝开始不耐烦了。按照慕容彦超的说法,打败变军只是举手之劳。既然那样,为何不赶紧动手?慕容彦超知道,躲是躲不过去了,拖也没有用,无论如何,他都只有一战。

  一支骑兵从军阵中掠出。慕容彦超手提长枪,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一马当先。郭威稳稳地举起了右手,然后往前一指。大将郭崇威毫不犹豫,挥刀而出,他的身后是怒吼的人潮,千马奔腾。

  慕容彦超觉得大地在剧烈地颤抖,那一刻,他恍然回到了五年前那个疯狂的午后。当时,他率数千骑北上侦察辽军行踪,结果在漳水边上遭到了数万辽军骑兵的伏击。他且战且退,终于在榆林店附近陷入绝境。抱定必死之心的慕容彦超和他的将士们原地筑阵,与十倍于己的辽兵展开血战,从中午一直拼杀到夜幕降临,直到援军到来。因为那一战,他名扬天下,甚至让契丹人也敬重不已。但为什么,此时此刻,面对郭威,在兵力并不占劣势的情势下,他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热血与激情?

  战鼓的轰鸣声令慕容彦超暮然惊醒。眼前,滚滚铁流正扑面而来。他刚刚要举枪,忽然觉得眼前的世界坍塌了,天地猛然倒转,慕容彦超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在两军即将相交的关键时刻,他竟然马失前蹄,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倒地!主将落马,后汉军一片惊慌。郭威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的铁骑倾巢而出,发动了猛攻。

  这场决定后汉王朝命运的会战迅速分出了胜负。郭威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敌阵。侯益、吴虔裕、张彦超等人纷纷率部投降。慕容彦超在乱军中侥幸逃生,狼狈逃回自己的老巢兖州。

  亲眼目睹自己的大军和慕容彦超的神话灰飞烟灭,刘承祐已然崩溃。在宰相苏逢吉等几个大臣的裹挟下,刘承祐木然地朝着城郊逃跑。曾经君临天下的皇帝,如今却再也没有容身之地。在开封郊外的赵村,刘承祐等人躲进了民房。但如狼似虎的追兵很快赶到,刘承祐、苏逢吉等人均死于非命。

  郭威的军队攻入了开封城。士兵们在默许下开始疯狂地劫掠。后汉朝廷中的王公贵族们遭到了毁灭性地洗劫。以敛财闻名的吏部侍郎张允,甚至连衣服也被乱兵剥掉,活活冻死。

  让自己的部下疯狂了整整一天一夜之后,郭威颁布禁令,在全城实施戒严,很快控制了开封城中的混乱局面。不到十天的时间,他不仅成功复仇,而且一举颠覆了看似稳固的后汉王朝。不管他愿不愿意,他的人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被推到浪尖之上的他必须要迅速承担起这个时代交给他的重任。

  邺都城中,柴荣热泪盈眶,心潮起伏。战报纷至沓来,父亲郭威一举攻下京城,后汉皇帝刘承祐自食恶果,兵败身死。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中原王朝的皇帝恐怕要姓郭了,但柴荣此时想的,却是另外的事。对他来说,那件事,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他清楚地记得,一年前,刘承祐一纸诏书,扼杀掉了他北伐幽燕的梦想。现在,他终于再一次看到了梦想复苏的机会。

  5 黄袍加身

  世事无常。十天前,郭威还是后汉皇帝要斩尽杀绝的叛逆之臣,而现在,他已俨然成为京城的新主人。站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郭威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只有忽然沉到双肩的巨大压力。

  后汉皇帝刘承佑死于乱军之中,他的军队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了王朝的都城。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个轻而易举颠覆了皇权的将领将急不可耐地坐上皇帝的宝座。但他们都低估了郭威的头脑与志向。郭威想要的,并不是虚幻的天子称号,他要的是中原的复兴,是结束这个黑暗的乱世。

  出兵南下,他打出的是“清君侧”的旗号。面对无情屠杀了他全家的年轻皇帝,他甚至不愿意说出任何忤逆的言辞。他在愤怒与痛苦中小心翼翼地维持着那个王朝的权威,为的是不让刚刚从废墟中站起来的中原再度四分五裂。但战端一开,很多事都超出了自己的控制。他听说,刘知远的弟弟,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已准备起兵进入中原。而北方的辽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企图浑水摸鱼。如果因为他的被迫起兵,中原再度分裂,他将是历史的罪人。

  郭威决定先发制人。无论如何,现在最紧要的是延续后汉王朝所谓的正统,如此,便可封住所有人的嘴,让所有的野心家都无隙可寻。他向太后提出,天子既然已经蒙难,又没有留下子嗣,应该立高祖刘知远的子孙为帝。他推荐的是刘知远的幼子刘承勋。郭威的建议合情合理,群臣纷纷附和。但李太后却从后宫带来一个让所有人为难的消息:刘承勋此时身染重病,根本起不了床,更别说治理天下。众人商量之后,只好退而求其次,拥立刘知远的侄儿、养子刘赟为帝。在郭威看来,立刘赟为皇帝还有一个好处:刘赟正是河东节度使刘崇的亲生儿子,如此一来,刘崇便再也没有捣乱的理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