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3 / 7)
第七章 夹河苦战
李存勖率着虎狼之师冲向了黄河以南的中原腹地,向后梁集团的要害挥起了军刀。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与之前一次次有惊无险的胜利相比,他即将面对的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凶险,是长达七年的夹河苦战。
32 冬猎
很多年之后,李存勖都不会忘记天龙山上的这个重阳节。这一天或许是他最得意,最开心的日子之一。这一天,他收获了天大的喜讯,晋军在幽州大破数十万契丹军,一举解了幽州之围。
重阳节是一年中难得的佳节,按照惯例,亲朋好友们要一起登高望远,遍插茱萸、观赏菊花。这一天,晋王宫中几乎倾巢而出,没有人愿意错过走出深宫,在山间自由呼吸的机会。太原西南的天龙山,群山耸峙,风景秀美,自然是登高的最好去处。
秋意中的天龙山,天高云淡、红叶漫山。凝视着这一片片如火焰一样燃烧的红,李存勖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他执掌河东以来的第十个年头。因为这个家族,因为父亲临死前留下的那三支箭,他几乎没有一刻得闲。他割舍了最喜爱的东西,直面最险恶的敌人。乱世中,他的才华就像火一样的燃烧,父亲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甚至他父亲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也一样可以做到。他相信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谁能让他觉得比他更强。如果有,也可能还没有出生吧。
他忽然看到了年仅六岁的儿子。李存勖拉过一脸稚气的儿子,指着面前陡峭的山峰,高声问道:“我儿,你可知道为什么要给你取名‘继岌’吗?”年幼的儿子仰头看着自己的父亲,茫然摇头。“山高陡峭是为岌,有气势,更有气象!所以叫继岌!今后你不仅要继承我家族大业,还要更上高峰!哈哈!”李存勖仰天大笑,为自己当年的灵光一现得意不已。
正得意凝视着群山深壑的李存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个诡异的名字几乎预示了他儿子的一生。《孟子》中有言:“天下殆哉,岌岌乎!”山高陡峭,纵然气象万千,但更有随时倾覆的危险。只是,以李存勖当下的心境,放眼天下,尽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哪里会想到危险,更不会想到倾覆。
第二天,李存勖亲自赶往魏州,对率军击败契丹的将领们大加赏赐。李存审功劳最大,封为检校太傅,李嗣源次之,封为检校太保,阎宝则加封同平章事。虽然如此,在李存勖心里,最放下不心的还是李嗣源。李存审打仗当然厉害,此人自跟随李克用以来,历经百战,未尝败绩。但这个人战场上虽然勇不可当,私底下为人却敦厚低调,对打仗以外的事似乎都不感兴趣。这样的人,用好了是自己手里的一把刀,而且不会对自己的权力造成任何威胁。
李嗣源却不一样。虽然此人平素低调少语,但和李存审不一样,李嗣源的骨子里有一股沙陀人的傲气,更可怕的是,这个人还甚有心机,大事不糊涂,在军中威望极高。更令李存勖难受的是,这几年,李嗣源的部下里,猛将一个接一个地脱颖而出。元行钦、高行周、石敬塘,一个比一个厉害,据说现在又出了一个叫刘知远的厉害角色。这样下去,李嗣源愈发坐大,还有谁能镇得住?
从小便成为天之骄子的李存勖不能容忍谁的能力凌驾于自己之上,更不能容忍别人拥有比他更好的东西。
很快,李存勖直接向李嗣源提出,要让元行钦来自己麾下效力。元行钦原是刘守光的部将,为人忠义,作战勇猛,李嗣源虽然极不情愿,但不敢不答应,只好乖乖把元行钦送到了李存勖身边。李存勖马上让他改名李绍荣,官封散员都部署,负责训练后备军。过了几天,李存勖又开始打高行周的主意。高行周出身不凡,父亲是曾威震幽燕,有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之称的“白马银枪”高思继。高行周尽得父亲武艺精髓,枪法凌厉,勇不可当。只是自己刚挖了李嗣源的墙角,现在又去要人,连李存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想了半天,李存勖决定来阴的。他悄悄派人找到高行周,带去口信,只要他来投,官升三级,俸禄加倍。没想到高行周回话:“李将军培养勇士,就等于替大王培养勇士。我为李将军效力,就等于替大王效力。当年李将军曾救我于刀下,我不能忘恩负义。”高行周这是话中有话。当年高思继原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的部将,李匡威败亡后归降李克用麾下,拜为都指挥使。没想到李克用忌惮高思继名头太大,竟然找了个由头诛杀其全家。幸亏李嗣源出面说情,才把当时在军中当侍卫的高行周保护下来。全家被杀,仅以身免,李克用的仇,高行周刻骨难忘,怎可能弃救命恩人跑来为杀父仇人之子效力?
李存勖碰了个软钉子,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有一点李存勖是不会明白的,草根出身的李嗣源更懂得部下们需要什么,他把部下看做兄弟和手足。而高高在上,自恃才高的李存勖则不同。在他眼里,每个人都只是他的棋子而已。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就在一年以前,他对力保太原不失的两位功臣安金全、石君立弃之如敝屣的样子。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消弱李嗣源未果的不快并没持续多久。很快,李存勖便把心思转向了更值得他关注的敌人——后梁皇帝朱友贞。契丹人突然出现,暂时打断了他南渡黄河,扫灭后梁的计划,现在是重新对梁人挥起战刀的时候了。
↑返回顶部↑
李存勖率着虎狼之师冲向了黄河以南的中原腹地,向后梁集团的要害挥起了军刀。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与之前一次次有惊无险的胜利相比,他即将面对的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凶险,是长达七年的夹河苦战。
32 冬猎
很多年之后,李存勖都不会忘记天龙山上的这个重阳节。这一天或许是他最得意,最开心的日子之一。这一天,他收获了天大的喜讯,晋军在幽州大破数十万契丹军,一举解了幽州之围。
重阳节是一年中难得的佳节,按照惯例,亲朋好友们要一起登高望远,遍插茱萸、观赏菊花。这一天,晋王宫中几乎倾巢而出,没有人愿意错过走出深宫,在山间自由呼吸的机会。太原西南的天龙山,群山耸峙,风景秀美,自然是登高的最好去处。
秋意中的天龙山,天高云淡、红叶漫山。凝视着这一片片如火焰一样燃烧的红,李存勖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他执掌河东以来的第十个年头。因为这个家族,因为父亲临死前留下的那三支箭,他几乎没有一刻得闲。他割舍了最喜爱的东西,直面最险恶的敌人。乱世中,他的才华就像火一样的燃烧,父亲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甚至他父亲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也一样可以做到。他相信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谁能让他觉得比他更强。如果有,也可能还没有出生吧。
他忽然看到了年仅六岁的儿子。李存勖拉过一脸稚气的儿子,指着面前陡峭的山峰,高声问道:“我儿,你可知道为什么要给你取名‘继岌’吗?”年幼的儿子仰头看着自己的父亲,茫然摇头。“山高陡峭是为岌,有气势,更有气象!所以叫继岌!今后你不仅要继承我家族大业,还要更上高峰!哈哈!”李存勖仰天大笑,为自己当年的灵光一现得意不已。
正得意凝视着群山深壑的李存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个诡异的名字几乎预示了他儿子的一生。《孟子》中有言:“天下殆哉,岌岌乎!”山高陡峭,纵然气象万千,但更有随时倾覆的危险。只是,以李存勖当下的心境,放眼天下,尽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哪里会想到危险,更不会想到倾覆。
第二天,李存勖亲自赶往魏州,对率军击败契丹的将领们大加赏赐。李存审功劳最大,封为检校太傅,李嗣源次之,封为检校太保,阎宝则加封同平章事。虽然如此,在李存勖心里,最放下不心的还是李嗣源。李存审打仗当然厉害,此人自跟随李克用以来,历经百战,未尝败绩。但这个人战场上虽然勇不可当,私底下为人却敦厚低调,对打仗以外的事似乎都不感兴趣。这样的人,用好了是自己手里的一把刀,而且不会对自己的权力造成任何威胁。
李嗣源却不一样。虽然此人平素低调少语,但和李存审不一样,李嗣源的骨子里有一股沙陀人的傲气,更可怕的是,这个人还甚有心机,大事不糊涂,在军中威望极高。更令李存勖难受的是,这几年,李嗣源的部下里,猛将一个接一个地脱颖而出。元行钦、高行周、石敬塘,一个比一个厉害,据说现在又出了一个叫刘知远的厉害角色。这样下去,李嗣源愈发坐大,还有谁能镇得住?
从小便成为天之骄子的李存勖不能容忍谁的能力凌驾于自己之上,更不能容忍别人拥有比他更好的东西。
很快,李存勖直接向李嗣源提出,要让元行钦来自己麾下效力。元行钦原是刘守光的部将,为人忠义,作战勇猛,李嗣源虽然极不情愿,但不敢不答应,只好乖乖把元行钦送到了李存勖身边。李存勖马上让他改名李绍荣,官封散员都部署,负责训练后备军。过了几天,李存勖又开始打高行周的主意。高行周出身不凡,父亲是曾威震幽燕,有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之称的“白马银枪”高思继。高行周尽得父亲武艺精髓,枪法凌厉,勇不可当。只是自己刚挖了李嗣源的墙角,现在又去要人,连李存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想了半天,李存勖决定来阴的。他悄悄派人找到高行周,带去口信,只要他来投,官升三级,俸禄加倍。没想到高行周回话:“李将军培养勇士,就等于替大王培养勇士。我为李将军效力,就等于替大王效力。当年李将军曾救我于刀下,我不能忘恩负义。”高行周这是话中有话。当年高思继原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的部将,李匡威败亡后归降李克用麾下,拜为都指挥使。没想到李克用忌惮高思继名头太大,竟然找了个由头诛杀其全家。幸亏李嗣源出面说情,才把当时在军中当侍卫的高行周保护下来。全家被杀,仅以身免,李克用的仇,高行周刻骨难忘,怎可能弃救命恩人跑来为杀父仇人之子效力?
李存勖碰了个软钉子,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有一点李存勖是不会明白的,草根出身的李嗣源更懂得部下们需要什么,他把部下看做兄弟和手足。而高高在上,自恃才高的李存勖则不同。在他眼里,每个人都只是他的棋子而已。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就在一年以前,他对力保太原不失的两位功臣安金全、石君立弃之如敝屣的样子。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消弱李嗣源未果的不快并没持续多久。很快,李存勖便把心思转向了更值得他关注的敌人——后梁皇帝朱友贞。契丹人突然出现,暂时打断了他南渡黄河,扫灭后梁的计划,现在是重新对梁人挥起战刀的时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