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平卢平定之后,朱温任命亲信李振留守,王师范全家迁居洛阳,给他封了个河阳节度使的虚衔。

  四年之后,朱温称帝,追封朱友宁为安王,希望他在九泉之下能够安息。但朱友宁留下的遗孀却不安心,跑去在朱温面前哭诉,请求杀了王师范,为自己丈夫报仇雪恨。此时青州已平,留着王师范吃皇粮确实是个浪费,于是朱温大手一挥,命令将王师范灭族。

  消息传来,王师范凄然泪下。他设下酒席,召集宗族两百余人饮酒,席间全部自杀而死。王师范自小喜欢读书,到死之时,家中藏书已有万卷。博览万卷书的他最终也没有看破时局,因为一时头脑发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而他的爱将刘鄩却要幸运得多。青州投降之后,按照承诺,刘鄩出城向葛从周投降。因为善待自己家人而对刘鄩感激不尽的葛从周特意为他准备了一身好衣服,一匹好马,要送他去汴州面见朱温。

  刘鄩笑而拒绝,着布衣,骑毛驴,昂首出城,直入汴州。朱温早就听说了这位有“一步百计”美誉的青州将领的大名,当即拜以鄜州留后,领兵监视凤翔的李茂贞。受到朱温赏识的刘鄩一路升迁,一直做到了左龙武统军,负责统领朱温的侍卫亲军。

  对人才极度渴求的朱温当然也没有忘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王茂章。三年后,淮南霸主杨行密病死,其子杨渥继位。王茂章与杨渥素来不和,于是逃到吴越王钱镠那里避难。朱温看准机会,派人招揽,极力拉拢,将王茂章招至麾下。朱温终于得到了这个被他称为“得此人天下不足平”的一代名将。

  把平卢辖区完全纳入囊中之后,从关中直到整个山东,都成为朱温的势力范围。他已经成为横亘中原的第一霸主,天下无人敢与之争锋。

  现在,他的心思又回到了从西征以来就一直放不下的长安城。

  凤翔救驾之后,朱温要利用宰相崔胤上位,而崔胤则必须倚重朱温的兵威才能镇住满朝文武。两个人很自然地走到一起,结成了亲密联盟。但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两个人实则各怀鬼胎,互相利用。蜜月期一过,必然爆发矛盾。

  对这一点,在河东韬光养晦,冷眼旁观的李克用最清楚不过。谈起长安局势,他冷笑着对左右说:“咱们等着瞧,别看朱全忠和崔胤两个人现在打得火热,但要不了多久就会起变化的。崔胤倚仗朱贼的武力在朝廷上专横跋扈,等到他权势威胁到了朱全忠,两个人一定狗咬狗!好戏还在后头!”

  李克用虽然经常在大局上犯低级错误,但这一次他却看得很清楚。朱温离开长安之时,在城中遍布眼线,还留下了侄儿朱友伦掌管禁卫军,把持皇宫。面对朱温赤裸裸的武力监视,崔胤感到芒刺在背,坐卧不安。

  崔胤思来想去,还是得掌握兵权。千错万错,有了刀把子总不会错。于是崔胤跑去做通皇帝的思想工作,然后费尽心思给朱温写了一封长信。信中首先把李茂贞拿出来当挡箭牌,说凤翔方面最近又在蠢蠢欲动,巴蜀的王建也虎视眈眈,搞不好这些人又在阴谋劫持皇上。鉴于形势如此紧迫,长安不能不作防备。经请示皇上同意,准备重新组建禁卫军,加强京城的防卫。等我这边安全保卫做好了,您再东征西讨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啦!

  崔胤把这封信交给了正在长安出公差的朱温心腹谋士李振,托他转呈朱温。李振的口才极好,又擅筹划,当年宦官刘季述囚禁唐昭宗,正是在李振的极力劝说下,朱温才下定决心起兵入京,帮助崔胤控制了局面。有这个老交情,崔胤觉得,由李振来转交这封信最合适不过。

  朱温看了信,哈哈大笑。他偏过头问李振:“先生觉得如何?”

  “主公明鉴。那崔胤出此计,不过是想掌握军权。依我看来,不如将计就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