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按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势如破竹的汴州军很快就会攻下易州、直捣幽燕,彻底摧毁这个自盛唐以来最强大的地方军事实体。

  然而,在遥远的长安城中,一场惊天巨变突然爆发,让朱温措手不及。

  在那个早已阴霾密布的长安宫墙之内,一场酝酿了多时的宫廷阴谋终于爆发。这场阴谋的主角毫无创意的又是一个宦官——刘季述。

  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开始,宦官逐渐得势,内廷宦官激增至三千人,其中有三成高居五品以上官职。为人熟知的大宦官高力士就从那时上位,显赫一时、贵盛无比。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威严重削弱,朝廷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各地藩镇,对权力斗争嗅觉无比灵敏的宦官们乘机填补了朝廷的权力真空。

  唐肃宗李亨因为惧怕拥兵在外的各路藩帅,索性用自己宠信的宦官李辅国统帅禁军,开始了宦官掌军的先例。至唐代宗时,宦官的势力又进一步膨胀,充任内枢密史,掌管机密,承诏宣旨。宦官开始逐渐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军队,并直接干涉朝政。在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中难以收场的唐王朝又陷入宦官专政的泥潭。

  到唐文宗时期,皇帝与宦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终于爆发了“甘露之变”。唐文宗李昂被宦官劫持囚禁,忠于皇帝的大批朝臣被杀,李昂企图一举剿灭宦官集团的计划破产。

  到了晚唐,官僚集团与宦官集团之间的斗争再度激化,宫廷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出,第二次“甘露之变”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火药桶终于被这个叫刘季述的宦臣引爆。

  刘季述在唐僖宗时任神策军中尉。文德元年,他曾与杨复恭合谋,拥立唐昭宗李晔登基为皇帝。在刘季述看来,李晔能够当上皇帝,自己是大功臣,皇帝上台之后肯定会让自己成为掌握实权的重臣。

  但让急急忙忙拥立李晔登基的宦官们没有想到的是,李晔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抱负的皇帝。表面软弱低调,实则谋求甚大的李晔巧妙地在朝臣、藩镇、宦官等各方政治势力之间周旋,让他们互相争斗、削弱。依靠朝臣和藩镇的力量,李晔先后除掉了杨复恭、景务修、宋道弼等宦官头子,下一个目标轮到了执掌神策军的刘季述。

  在李晔不经意的“挑逗”之下,刘季述和宰相崔胤的矛盾逐渐激化,除掉刘季述的时机逐渐成熟。

  长期处于宫廷政治斗争漩涡中心的宦官们往往都具有敏锐的直觉。刘季述意识到危机正在迅速向自己逼近。他决定先发制人。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刘季述联络另外两个宦官头子右军中尉王仲先和枢密使王彦范,突然发动宫廷政变。一千多神策军在宦官们的率领下在夜幕中冲进了皇宫,把还在睡梦中李晔囚禁起来。

  第二天上朝,百官们惊恐地发现皇帝不见了,宫殿内外站满了杀气腾腾,全副武装的士兵。

  刘季述阴沉着脸,王仲先、王彦范一左一右提着长剑站在他身后。一个宦官走了上来,手里捧着一纸黄色的手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