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5 / 7)
庞师古决定尽可能将战线前移,用不间断的压力迅速击溃守军的意志。
汴军在激烈的肉搏中将战线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
到十一月,庞师古终于撕破了朱瑾在淮河北岸的防线,进驻清口。
在这里,庞师古遇到了朱瑾、张训的主力,整整三万精兵。
庞师古完全不知道,他面对的这支军队,战斗力之强,并不在李克用的河东军之下。
剿灭孙儒之后,杨行密成功收编了这支战斗力彪悍的部队,号称淮西军。朱温占领兖州、郓州之后,受李克用之命援救朱瑄、朱瑾的河东骁将李承嗣、史俨归路断绝,不得不率部随朱瑾来到淮南,这让一向缺少骑兵的淮南有了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此时的杨行密,尽得孙儒、河东、兖、郓的兵马,军势大盛,兵锋锐利。
面对这支精兵,庞师古的前锋发动了数次攻击,均无功而返。他不得不下令全军在清口扎营。
清口是淮河上的重要渡口,正处于淮河、泗水之间。庞师古决定以大军扼住这个交通要点,然后再伺机撕破朱瑾在淮河南岸的防线,直捣楚州。
七万汴军聚集在小小的清口,扎下了密密麻麻的军营。他们散布在淮河岸边,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面的敌军。
在淮水的另一边,朱瑾也用同样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连绵的秋雨形成的厚重雨幕,将两支大军笼罩在阴冷肃杀的气氛中。一场大决战就要来了。
宿州城头,朱温在雨中焦虑地注视着南方,他在等待清口前线的战报。
不知为什么,这次大举南征,一直让他心神不宁。
是因为决意南征之前,敬翔的劝谏吗?
“兖州、郓州方平,人心不稳,王师范尚占据青、淄二州,其心叵测。我军乃新胜之兵,需持重养威。而淮南,兵甚锐,强天下,四邻畏之,如此贸然南征,恐难取胜。”
↑返回顶部↑
汴军在激烈的肉搏中将战线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
到十一月,庞师古终于撕破了朱瑾在淮河北岸的防线,进驻清口。
在这里,庞师古遇到了朱瑾、张训的主力,整整三万精兵。
庞师古完全不知道,他面对的这支军队,战斗力之强,并不在李克用的河东军之下。
剿灭孙儒之后,杨行密成功收编了这支战斗力彪悍的部队,号称淮西军。朱温占领兖州、郓州之后,受李克用之命援救朱瑄、朱瑾的河东骁将李承嗣、史俨归路断绝,不得不率部随朱瑾来到淮南,这让一向缺少骑兵的淮南有了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此时的杨行密,尽得孙儒、河东、兖、郓的兵马,军势大盛,兵锋锐利。
面对这支精兵,庞师古的前锋发动了数次攻击,均无功而返。他不得不下令全军在清口扎营。
清口是淮河上的重要渡口,正处于淮河、泗水之间。庞师古决定以大军扼住这个交通要点,然后再伺机撕破朱瑾在淮河南岸的防线,直捣楚州。
七万汴军聚集在小小的清口,扎下了密密麻麻的军营。他们散布在淮河岸边,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面的敌军。
在淮水的另一边,朱瑾也用同样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连绵的秋雨形成的厚重雨幕,将两支大军笼罩在阴冷肃杀的气氛中。一场大决战就要来了。
宿州城头,朱温在雨中焦虑地注视着南方,他在等待清口前线的战报。
不知为什么,这次大举南征,一直让他心神不宁。
是因为决意南征之前,敬翔的劝谏吗?
“兖州、郓州方平,人心不稳,王师范尚占据青、淄二州,其心叵测。我军乃新胜之兵,需持重养威。而淮南,兵甚锐,强天下,四邻畏之,如此贸然南征,恐难取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