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军中,两人很快表现出才能上的差异。论武力,庞师古决不在朱珍之下,但朱珍却更善于治军,他选将练兵,创立军制,很快帮朱温把一群亡命之徒变成了军纪严明的战士。朱温归降王重荣之后,封宣武节度使,屯兵同州。在那里,朱珍被委任为宣武军右职,负责掌管最精锐的卫队,俨然已是朱温手下的心腹爱将。而庞师古,则因为他的勇猛,成为骑兵统领。虽然号称统领,手下却只有区区五百骑而已。

  两人虽然资历相当,但朱珍明显比自己高出一筹。庞师古很清楚这一点,也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一点。在私下,他和朱珍关系甚好,平庸但并不愚蠢的庞师古不愿意得罪这位前景远比自己光明的同僚。

  但一夜之间,一切都改变了。

  朱珍擅杀李唐宾,触怒朱温,身首异处。似乎是理所应当的,朱珍的部队被移交给了庞师古。在朱温看来,除了朱珍,庞师古、丁会这帮从一开始就跟着自己混的老部下,毕竟比后来才投降过来的葛从周、张归霸等人更可靠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说,庞师古是朱珍、李唐宾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没有朱珍的横死,就不会有他的迅速上位。

  但他却没有感觉到多少兴奋,更多的是心惊肉跳。

  庞师古意识到,朱珍的横死,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是因为他被怀疑不忠。对一个自负的统帅来说,部下的忠诚或许比才能更重要;对一个自卑的统帅来说,他更不能容忍部下凌驾于自己之上。

  而朱温,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自负与自卑并存的奇怪混合体。

  朱珍被杀,让庞师古成为南下大军的新统帅,这体现了朱温对他的信任,但也意味着这个疑心极重的老大将用更怀疑和敏感的眼神注视着他。说不定朱温早已在他军中安插了内线,时刻监控他的动向。就像曾经对朱珍做过的那样。

  风口浪尖,危机四伏。

  早在出征之时,庞师古就决定了一件事:在这种时候,一定要百分之百地表现出对朱温的忠诚和服从。

  绝对、完全的服从。

  大军从徐州一出发,庞师古就安排快马每日向远在宿州的朱温报告进军情况,不敢有丝毫大意。

  在这样一个老大手下做事,任何的疏漏和大意都意味着完蛋。

  朱温确实密切关注着庞师古的战报。下决心征淮南是他赌博式的选择。在李克用刚在北方大破朝廷围剿,气势如虹之际,自己却以大军南下,把后背留给敌人,这实在是一个冒险的举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