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信是河南尹张全义写的。

  张全义,朱温十分熟悉,这个人原名张言,也曾经加入过黄巢农民军。黄巢称帝时候,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也算是实权人物。黄巢失败后,他旋即投降了朝廷。就像对待朱温一样,皇帝依样画葫芦,同样赐名给他,叫作“全义”。不久,张全义成为河阳节度使李罕之的部下,被封为河南尹,负责管理洛阳。

  张全义管理地方确实是把好手,在他的治理下,历经战乱十室九空的洛阳竟然渐渐繁华起来。眼见张全义把洛阳养肥了,李罕之顿时眼红,不断以军粮告急为借口向洛阳调取粮饷。李罕之疯狂的压榨让张全义几乎崩溃。文德元年(888年),攒够了粮饷的李罕之决定对外扩张,出兵攻打河东的晋(今山西临汾)、绛(今山西新绛)二州。怀恨已久的张全义抓住这个机会,从洛阳出兵,偷袭河阳(今河南孟州市),直接端了李罕之的老巢。可怜的李罕之有家难回,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跑到太原,投奔李克用。

  野心勃勃的李克用当然不会放过任何染指中原的机会,立即慷慨地支援了李罕之三万人马,让他打回老家去。李罕之腰杆一壮,立即率军回攻河阳。

  张全义治理地方是把好手,玩玩偷袭什么的也还行,要真和李罕之面对面厮杀,他既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能耐,只有把头缩进乌龟壳里打死不出来。

  李罕之抱定不夺回河阳死不罢休的念头,指挥大军把个小小的河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重兵围困下的河阳陷入绝境。全城粮食眼见就要吃光,城外的敌军却越聚越多。张全义清楚,死守下去迟早是饿死,但现在就算投降也会被李罕之千刀万剐,想来想去,唯一的活路还是学李罕之,也去找个靠山。

  这封十万火急的救援信就这样从千军万马围困的河阳送到了朱温手上。

  看完这封信,朱温陷入了沉思。

  李克用,又是李克用。

  如果答应张全义,意味着他一直在小心避免的与李克用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

  一丝不安掠过心头。上源驿的那个腥风血雨之夜,李克用在电闪雷鸣中不死不休的怒喝隐隐在他耳边回旋;沙陀骑兵在汴州城下不可一世的场面不断在他眼前闪现。朱温迟疑了,这是他第一次对战斗产生迟疑。

  几乎是下意识的,朱温把那封信递给了静静站在一旁的张惠。

  “将军之意如何?”张惠仔细看完信。

  朱温叹了口气,默然不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