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3 / 7)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有人在替军营中不识字的军士代写书信。此人思维敏捷,才气逼人,写出来的东西既文笔优美,又通俗易懂,很受将士们喜爱。有时他帮忙写的一两句话竟被当成警句在军中口口相传。”
张惠这样一说,朱温也提起了兴趣,奇道:“还有这等事?这是何人?”
张惠道:“此人姓敬名翔,据说是当年平阳郡王敬晖的后代。听说他少年成名,文章天成,精通《春秋》,曾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能中榜。恰逢黄巢攻陷京都,只好逃奔他乡。如今此人就在汴州,如此有才之人,何不请来求教?”
朱温一听又是个落第秀才,连连摇头道:“这样的读书人我见得多了,自恃才高,实则百无一用。我现在需要的是能在战场上出谋划策之人,不是那些只会背书的迂腐之辈!”
张惠笑道:“此人既能成名,必有过人之处。既然人在此处,何不请来一试?如是人才反被别人夺去,岂不可惜。将军不是正愁兵马的事吗,正好可以考考他。”
朱温对夫人的话向来是言听计从,见张惠极力推荐,于是立即派人召来敬翔问话。
没想到这一问,竟问出了一段载入史书的精彩对白。
朱温一见敬翔,只见此人风度翩翩,双眸犀利,眉宇之间透出一股英气,倒是气度不凡。
“听人说先生熟读《春秋》,我是一介武夫,不懂你们读书人的事,敢问这《春秋》到底所记何事?”朱温故作很随意地问道。
“诸侯战争之事而已。”敬翔毫不犹豫地答道。
朱温一愣,在他心中,说起《春秋》,这个自以为是的读书人肯定会啰唆一篇大道理,大谈安身立命做人平天下之类。如果那样,他会让他立即滚蛋。
没想到敬翔竟然回答得如此直截了当,立即就提起了他的兴致。
朱温又问:“我知道先生精通《春秋》,我也很想学习里边的作战之法,以图大事,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敬翔朗声道:“自古以来,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不说别的,书中记载的那些古代礼俗流传至今都已面目全非,更何况是用兵之道!如果打仗也照搬《春秋》,那就是因循守旧,纸上谈兵,更谈不上成大事了。”
“哈哈哈,痛快!痛快!”朱温禁不住鼓起掌来,“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制胜,精辟!精辟!”
↑返回顶部↑
张惠这样一说,朱温也提起了兴趣,奇道:“还有这等事?这是何人?”
张惠道:“此人姓敬名翔,据说是当年平阳郡王敬晖的后代。听说他少年成名,文章天成,精通《春秋》,曾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未能中榜。恰逢黄巢攻陷京都,只好逃奔他乡。如今此人就在汴州,如此有才之人,何不请来求教?”
朱温一听又是个落第秀才,连连摇头道:“这样的读书人我见得多了,自恃才高,实则百无一用。我现在需要的是能在战场上出谋划策之人,不是那些只会背书的迂腐之辈!”
张惠笑道:“此人既能成名,必有过人之处。既然人在此处,何不请来一试?如是人才反被别人夺去,岂不可惜。将军不是正愁兵马的事吗,正好可以考考他。”
朱温对夫人的话向来是言听计从,见张惠极力推荐,于是立即派人召来敬翔问话。
没想到这一问,竟问出了一段载入史书的精彩对白。
朱温一见敬翔,只见此人风度翩翩,双眸犀利,眉宇之间透出一股英气,倒是气度不凡。
“听人说先生熟读《春秋》,我是一介武夫,不懂你们读书人的事,敢问这《春秋》到底所记何事?”朱温故作很随意地问道。
“诸侯战争之事而已。”敬翔毫不犹豫地答道。
朱温一愣,在他心中,说起《春秋》,这个自以为是的读书人肯定会啰唆一篇大道理,大谈安身立命做人平天下之类。如果那样,他会让他立即滚蛋。
没想到敬翔竟然回答得如此直截了当,立即就提起了他的兴致。
朱温又问:“我知道先生精通《春秋》,我也很想学习里边的作战之法,以图大事,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敬翔朗声道:“自古以来,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不说别的,书中记载的那些古代礼俗流传至今都已面目全非,更何况是用兵之道!如果打仗也照搬《春秋》,那就是因循守旧,纸上谈兵,更谈不上成大事了。”
“哈哈哈,痛快!痛快!”朱温禁不住鼓起掌来,“用兵之道,贵在随机应变,出奇制胜,精辟!精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