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我,大家很默契地闭嘴没有提。因为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

  针对这些哗啦啦的弹劾奏章 ,皇上又在朝堂上和众臣子吵起了架。但这次没有太子李祯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替他与群臣辩论;也没有我突然冒出,搅得文臣们措手不及,让皇上可以趁机一锤定音。

  ——当太和殿里只剩下皇上一人在苦撑时,他方才体会到大儿子是多么得好用。

  毕竟他最宠爱的二皇子,赏玩字画、附庸风雅是一把好手,到了朝堂上却只会一句“父皇说得极是”,半点儿作用都没有。

  再后来,传到我和李祯耳边的消息便是:我父亲连夜跪在宫门口,请皇上尊重文武百官的意思,收回封赏成命;皇上连夜开宫门,把我爹从地上扶了起来,做足了一派主圣臣良的模样。

  拖到最后,皇上只给我二哥和三哥升了官,其他未封。

  还提了我一句:太子妃辛苦了,安安稳稳地回来就好,回头赏赐一堆好东西,回来了继续干尚宫。

  我:???

  一口气梗在胸口,差点儿上不来……

  但更梗的还在后头。

  他不该在言官们很默契地无视我之后,还非要提一嘴我的事儿。

  皇上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妥协了,却没想到弹劾的折子居然还在不停地往太和殿、乾清宫和御书房里飞,简直是无孔不入,皇上在哪儿、折子就跟到哪儿。

  谏官上书:太子妃程氏,不过是为了拖住百越军,假借其兄长程阑的名义去了一趟军营罢了。虽然有功,但也就是演场戏而已,委实算不得什么大功劳。更何况女子应当贤良淑德,不应如此抛头露面,此番既然是为了国家也就算了,但尚宫也没什么必要当了,干脆所有的官职都给薅掉,回去好好当太子妃就完事儿了。

  如此颠倒黑白的说法,居然是我朝言官写出来的,让我深刻怀疑我朝是不是从骨子里就给蛀了。

  就因这封折子,皇上在太和殿发了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