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百越粮草被烧,等到后方支援还需一段时间,前线坚持不了多久。我本来还担心他们会后撤,坏了李祯的计划,结果是我多想了。

  我之前的周旋确实起到了作用,赵铭以为我是个无能之辈,不堪大用,于是一意孤行,集结兵马,意图一举攻向我军。

  我也不管什么赢不赢输不输的偶像包袱了,眼瞅着有个机会在眼前,干脆直接后撤了五十里地,让赵铭拿下了贺江两岸。

  赵铭意气风发,直言“程家铁军也不过如此”。战报传至北面,洪州叛军士气高涨,又连挫我三哥的军队,逼得我三哥后撤。

  在我和我三哥接连后撤之后,不过一夜之间,邺朝百姓人心惶惶,差点儿觉得我们就要这样连败下去。

  很快,金陵方面提出要与洪州和谈,且由皇太子李祯亲自前往,专程去与反王李恪议和,并秘密宣称,谈的是“划江而治”之事。

  金陵方面唯独一个要求:由李祯与李恪这叔侄二人,单独在帐中相谈,不得由其他人打扰。

  李恪本在犹豫,却在三日后,接到了来自东宫的密信。

  李祯在信中云:金陵与洪州之事,不管怎么说都是家务事,就算是大家划江而治,治理的也都是李家的天下。更何况,王叔在金陵多年,祯与母后之处境,王叔不会不知。祯亦不愿一直受制于贵妃。如今太子妃程氏都上了前线,金陵方面,死伤不可谓不惨重,继续耗下去,只会便宜了百越、缅甸之流。届时江山易主,才是真正愧对列祖列宗。无论是祯还是王叔,日后到了九泉之下,也无法和祖宗交代。此番祯乃真心想与王叔和谈,盼望回复。

  李祯的这封密信,言辞恳切,逻辑缜密,居然真得说服了李恪,让他同意了两人单独会谈的提案。

  这可能是肃王此生,做出的最为错误的决定。

  议和当日,李恪发了狂。

  世人并不知晓当日太子到底说了怎样一番话,使得李恪竟没能走出议和的帐幔。但确是李祯先掀翻了谈判桌,随后我三哥发起了总攻。直到这时,叛军使知,之前我三哥不过是在保留实力,等的就是这一刻李恪的崩溃。

  群龙无首之时,什么太后、文太师都成不了气候,叛军立刻溃不成军。

  洪州失地收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