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温峤主张马上发起决战,可联军盟主——手握四州兵力的陶侃却不同意。因为决战就意味着大伙都要投入全部兵力,其中最主要还得靠陶侃。陶侃当然不希望自己损兵折将。他命令各军固守战略要地,寄希望苏峻能迫于形势投降,以求保存实力。

  然而,几场仗下来,苏峻在几个局部战场连战连胜。按理说勤王联军的兵力远多于苏峻,出现这种局面,除了流民军的战斗力不可小觑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勤王联军各怀鬼胎,甚至互相拆台。

  先说西线。陶侃虽表面上跟庾亮尽释前嫌,但涉及利益问题可一点都不含糊,要让他充当温峤、庾亮的炮灰,打死他他也不干。

  再说东线。郗鉴本来就跟王导一派,与西线的庾亮互为政敌,而西线勤王盟主陶侃更是他最强大的潜在对手。

  接着说南线。这是最乱的一股势力。表面上看,王舒、蔡谟、庾冰、虞潭、顾众、桓彝等人个个义愤填膺,一副誓与社稷共存亡的架势,但实际远没这么单纯。首先说这六个人就隶属于五个派别。王舒和庾冰自然分属琅邪王氏和颍川庾氏两大敌对家族;虞潭、顾众属于江东士族;桓彝形单影只,基本算自成一派;蔡谟更复杂,他竟是苏峻占据建邺后,为笼络江北士族提拔成吴郡太守取代庾冰的,这就是要称庾冰为前吴郡太守的原因。

  蔡谟虽由苏峻提拔,但在所有人都举起勤王义旗的时候也不敢再拿自己的黑背景说事,马上知趣地把吴郡太守还给了庾冰。

  王舒被陶侃举荐为浙东都督,他一朝权在手,直接把庾冰当成下属使唤。等庾冰战场失利后,王舒更罢免了庾冰的官职,让其以平民身份继续作战,将功赎罪。

  最后,自成一派,没人搭理的桓彝战死,宣城沦陷。

  联军这么分帮分派,肯定拧不成一股绳,再加上勤王盟主陶侃希望保存实力,一时间,战局陷入胶着状态。

  就在勤王联军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冒出来搅局了。

  7月,后赵石勒进攻淮南寿春,这里正是苏峻盟友祖约的驻地。

  8月,祖约战败,逃到苏峻的大本营历阳。温峤的部将毛宝趁机攻克祖约部署在东关(诸葛恪曾于此修筑巢湖大堤)和合肥的驻军。祖约一蹶不振。

  勤王联军虽在主战场失利,却在侧面战场剪断了苏峻的左膀右臂。

  祖约战败的消息传到石头城,苏峻部将路永、匡术、贾宁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劝苏峻杀掉王导等重臣。

  苏峻可不想破罐破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